2017年10月5日,在公眾號“商業人物”上看到一篇文章——《逝者與未亡人》,是紀念上一年同日去世的“春雨醫生”創始人、CEO張銳的。
文中有一段神奇的描述,說有一次張銳在恍惚間看到了巨大的東西,信息量特別大的很多場景,他還看到了自己的前生,做軍閥下面的小頭目、修鐵路和做僧人的事情。
這立即讓我想起博爾赫斯的代表作《阿萊夫》。小說主人公看到的阿萊夫,直徑只有兩三厘米,但是把宇宙空間全部包含其中,無窮的事物,無限的時空……
我不禁產生疑問,如果確如文中描述,張銳有這樣的經歷,那他是真的看見了無比神奇的阿萊夫,還是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空隙做了一個白日夢?
前生后世有因果,夢境是現實的反映。從張銳的人生來看,他瞬間所看到的情景,無論是阿萊夫還是白日夢,都能獲得很好的解釋。
做軍閥下面的小頭目,殺了不少人;修鐵路,被人們感激;在甘孜出家修行,得到救贖;創建“春雨醫生”,讓更多更好的醫療資源得以廣泛利用。這是前生后世輪回的阿萊夫。
決定創業,找辦公場所,招募員工,技術開發,找投資和合作伙伴,市場開拓,應對隱形敵人和惡意競爭者,……張銳的身體和精神長期處于透支的狀態,在巨大壓力下看到信息量巨大的場景,這是飛速運轉的大腦提供的白日夢。
記得在上一年10月份,當媒體報出張銳去世的消息后,有很多文章從各個角度予以評述。很多人在談健康,談保養。事情過去了一整年,我覺得該靜下心來談一談追求,談一談夢想。
“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金在其著名演講中談到他關于全人類的夢想,張銳的阿萊夫或者白日夢反映的是張銳的夢想。張銳生于醫生世家,感覺醫療不公平,“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讓中國人免費看病,低價買藥,方便就醫。這是他的夢想。”
張銳的未亡人說:“張銳不是以一個實現財富的豐滿為人生追求的人,他是以做事為人生追求的”,張銳最喜歡的歌是李宗盛的《山丘》,這首歌“感覺說的就是張銳,就是至死方休的意思”。
我們生在一個巨變的世界里,新發現、新發明、新技術、新思想給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我們的衣食住行的確越來越豐富便捷了,而且毫無疑問以后會更加豐富便捷。
我說的“毫無疑問”源自對張銳這樣的人的信仰。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而有些人“不是為人間而來,他為眾生而來。”他們致力于解眾生于困厄,為眾生打開方便之門。我們現在的和未來的生活都得益于他們。
我們理應對他們致以敬意。我們理應不忘記他們。
在張銳離去一周年之際,我想寫此文紀念他,也同時對和他一樣的人們表達感激,并且祈禱他們的夢想和追求能夠延續下去。
我希望張銳看到的的確是阿萊夫,希望有前生后世輪回之事,那樣張銳就只是暫別這個塵世而已,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和空間里,他仍會以某種面目出現,做他一直想做的事。
我也希望他的未亡人有新的生活,放下張銳突然離世造成的痛苦,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假如張銳看到的前生有“穿紅襖的”你,在今世你以“粉紅的衛衣”與他作別,你也可能穿著紅裙子出現在他后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