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室友坐在食堂大口大口地吃部隊火鍋慶祝中秋佳節的時候,我忽然感慨了一句:“小時候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長大后竟然去了離家千里之外的地方讀大學,中秋節也沒有和父母一起度過。”
小時候是多久以前呢,有些遙遠了。那時候的自己是發誓要在家鄉讀大學的呀。
依稀記得十幾年前的中秋節還不放假的,放學回家爬在沙發上看窗外的月亮圓不圓,順便對另一邊的哥哥家打招呼,嘴里還含著一塊大月餅。
那時候的月餅是不用買的,舅舅會給我們帶好幾盒月餅禮盒,喜歡將所有的禮盒都拆開,把所有的月餅都瞅瞅,有的月餅大得像過生日的蛋糕,需要切開分著吃。
那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父母一起窩在沙發上看晚會,最喜歡周五晚上的同一首歌,一直期待會在家鄉來一場,但這個欄目應該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沒有了。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搬進小區,住的房間沒有精美的裝修,卻在春夏秋冬都有滿屋陽光,尤其秋天的夕陽斜照時,墻壁上仿佛鍍了一層金。
那時候窗戶很大,可以看到半個天空,如果不是記憶出錯,在03年熱得大家擠著睡在地上吹著空調時,透過那扇窗戶,我看到了牛郎與織女的相會。
那時候沒有什么追求,每天認真聽課只因為害怕老師對上課走神的學生投去的可怕眼神,放假早早寫完作業,也是為了之后可以理直氣壯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
那時候小伙伴湊在一起偷偷吃辣條,小聲討論隔壁班誰最帥,班里誰又喜歡誰,但現在大家都成了QQ列表里很久不會跳動的頭像。
那時候無憂無慮,喜歡一個人也是令人歡喜的一件事,對所有的故事都充滿幻想,喜歡偷偷看小說,為小說里男女主人公感動而哭,為小說里的情節重溫好幾遍故事,會在放學后跟同學打電話煲很久的電話粥,會用小手機發短信問作業結果到最后聊天聊很久,如今小手機從按鍵不靈到再也打不開,所有的短信刪還是不刪都已經不復存在。
我們總是在大步向前走,等再次回頭,一切都天翻地覆。暑假回家呆了十天,曾經的外婆家已經夷為平地,外婆也不在了,那些開滿荷花的池塘上面建起了繁華的娛樂中心,兒時最愛的四季總有花香的小巷早就被各種商鋪占滿,大槐樹和大榆錢都被砍伐了……
越來越多給我帶來深深觸動的地方都消失了。我也很喜歡現在的家鄉,繁華而美麗,越來越像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但曾經的樸實與溫馨卻在歲月中消散。
越是在成長越會想起從前,越是在遠方越會想家鄉。很多人在活了很久以后總喜歡說童年,甚至有說法,人死之時會將人生倒著走一遍,一直到童年,到出生前的黑暗。所以童年是最重要的時候,那時的故園會一直一直活在我們心里。
今夜月兒明,但明不過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