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甜甜中原焦點網絡初25+中25+講13堅持分享第273天,累計共66次(17來6box21咨22觀)
一、焦點解決是發展導向、優勢導向和成長導向的理論
焦點是以建構解決之道為焦點的心理學理論。解決之道的定義是:解決問題,問題不再擴大,與問題共處,承受問題,不以問題為焦點。在焦點看來,解決之道是奔著目標去的,而問題解決是奔著問題去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解決方法的謀求比問題本身的解決。
二、采用開放的態度,強調“未知”[Not-Knowing]的立場,以完全坦然的尊重與專業的好奇心,向當事人學習
身后一步的引導:尊重當事人的立足點與觀察角度,提出合宜的問句,以「輕拍著(可以說是)當事人的肩膀,讓其左右環伺」的態度,刺激當事人用新奇眼光來看相同的舊事件,或擴大現有的事業視野范圍。——黃皮書P60
咨詢師要做好身后一步的引導。咨詢師和來訪者就像是在騎自行車,你不是在左邊,也不是在右邊,更不是在前邊。而是來訪者在前,你在后邊合適的時候,Ta會覺得安全放松,更有信心和更穩定的去思考和感受。
三、幾乎所有問題都包含一項解決要素:問題的“例外”
根據sf BT治療師的定義:“例外”是指在某段時間中出現與平時不同的狀況。
有問題不可怕,主要是如何建構解決之道,如何采用建設性的方法,讓孩子也能夠看到父母的情緒反應。
無論是大例外還是小例外,要追究細節:何時何處、如何發生,以及什么人在場,甚至其他種種詳情——多做對的,就沒有空做錯的。
學習新的技能需要練習時間,運用既有,速度加快。先做舊的,再做新的,溫故而知新。
問距不一樣,回答也不一樣,最終的走向也不一樣。
四、 SFBT與傳統的游戲治療
思考:為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先知道造成問題的原因
事實:造成問題的可能原因,與可能的解決方案之間,似乎沒有什么關聯。
因此,探究問題的原因,等于在無形中“指責”某件事或某個人是造成問題的主因。
幫助孩子學習有效的建設性的處理方式(孩子的在意與目標),就有改變了,對于抗拒的個案,不一定要他一定要認錯而破壞關系。
五、對犯錯行為
一定有重要的理由,嘗試捕捉其行為背后正向動機與目標,也就是當他們深度理解與支持的時候,會愿意投入。
同時讓他們知道目前所采用的不當行為并未幫上自己的忙,反而制造了一些非預期的問題,從而思考到底什么樣的方式才具有建設性解決的效益?
六、要讓家長更有功能,讓親子之間學習互動,咨詢師不可能陪著一輩子。兒童的世界是另一個世界,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的世界和大人截然不同。正如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不同一樣。
七、溫柔是咨詢師或家長的態度,堅定是咨詢師或家長對原則的守護。
八、“SFBT”有效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此我們必須知道“有效”的意義為何? 所以我們所定義的“成功”,是指達到當事人的階段性目標。人生是很有階段性的。
九、兒童與青少年特別在意家長與周圍人對其的評價,進而也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好的贊美會讓他充滿希望。
十、優勢導向
優勢導向對于非自愿個案很容易與之建立合作關系。多贊美他們的優勢部分。贊美可以帶來自信和希望感,多看到青少年身上的閃光點,他們很在意他人的“看見”,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
十一、青少年行為背后的目標
他想要什么?他在乎的是什么?他看重的是什么?如何尊重、協助他以建設性的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