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歷史課堂的四種武器
? 從古至今,教育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到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具體,教師們擔負起的是立德樹人的總方針,因此,國家對我們歷史學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一、挑戰
(一)外部挑戰:時代正在催促教師改變。
1、新教材,隨著2016年全國統一歷史教材的推出,七年級2016年部編版八年級2018年部編版,相對于更加熟悉的老教材,這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學科特點:歷史是短學科,相對于長學科來說,受重視程度當然不一樣,歷史學科一周只有2節課,一學期20周,不過40節課,還不算節假日,我們要孩子完成歷史知識學習到運用地全過程,一個歷史老師還要同時上好幾個班,同時其他學科基本上擠占了孩子的課后時間,我們學科也不可能在課后給孩子安排過多的作業,所以教好歷史難度當然比較大,我們歷史學科的解決問題時間主要中在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自然就是我們最大需求點,課堂上解決大部分問題,既是老師的需求,也是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根本大法。
3、農村學生:十九大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從這里可以看出,國家已經意識到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其實中國教育農村城市發展是不均衡,大部分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城市,比如優秀的師資,硬件等等,學生家長的觀念與素質差距也比較大,當然我們西部尤為明顯,我們涼水井中學就是一所典型的西部農村學校,生源的素質普遍不高,甚至還有個別名字都不會寫的,可能有人質疑初中歷史是一門新學科,和小學生源有什么關系,小學語文的基礎是否優秀,可以說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歷史學科甚至是所有學科的理解學習。可能我們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一定出效果,再加上部分地區歷史還要中考,歷史材料題很多,問題也比較繞,對老師和農村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
4、核心素養:.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歷史學科而言,為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核心素養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方面。
(二)內部挑戰:教育精準扶貧,首先應從教師自我扶貧開始。
1、教師經驗,對于一位新老師,教師經驗是尤為缺乏的。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可能對課堂駕馭,教材解剖,方法指導,學生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優于新老師,新老師如何實現彎道超車,除了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聽課,接受指導之外,今天可能有一點點收獲。
2、教材熟悉程度這個也很重要,特別是對于新老師,多備課,多請教,上課之后多總結反思可能提升比較快。
3、知識儲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高為師。新老師知識儲備應該進一步提高。
4、個人心態,比如遇到學困生,你可能叫他背很多遍他也背不到,理解的東西更不用說,如果遇到不學習,不理睬甚至頂撞你的學生,可能有的新老師就要氣炸,這個時候你的心態一定要調整好,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心態沒調節好,而出現了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實際上很簡單,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最重要就是讓孩子服你,第一你首先要問清原委,有耐心,不要一上來就發脾氣,沉住氣,給孩子陳述的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同時你要認真聽,找出孩子陳述中的漏洞,同時也找出有利孩子下臺的臺階,然后先說他平時的優點,再針對這次問題對孩子批評懲戒,并說出你為什么要懲戒他,可以引入他的家庭、同學、教師等多反面的因素,讓他感覺你完全是為他好,最后再提出期望,懲戒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這個很重要。這樣孩子很服你嗎,不信不試試。這個也算是課下武器吧。
5、家庭因素就不說了,如何協調家庭與工作的關系這個很重要。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四種武器:預習、討論、展示、反饋(對子過關和上板測試)
(一)預習,預習是學習的前提,預習我們學科主要采用3W預習法,分別是學什么,聯系什么,不懂什么,分別解決基礎知識、知識系統構建、學會提問,
學什么是基礎知識,這個部分你可以提前叫小組長和你一起備課,這個很關鍵(語言系統、你沒想到的),在這之后,你可以讓你的小組長在課堂上指導孩子預習,也可以預習前置,這個可以解決基礎知識,這里的關鍵點:歷史課的一課就是一篇記敘文適當加入了議論文,要素法的教授、闡釋一個歷史事件要掌握: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一個影響,同時在課堂中一定要讓孩子用雙色筆,這個是一個歷史方法叫關鍵詞法。很有用,以后論文,學習等都是極為重要的方法。
聯系什么這個要解決一個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孩子這個就要自己多動腦筋,要多聯系,形成習慣,以后孩子會掌握一門技能方法聯系法,授之以漁遠比授之以魚好。
不懂什么:學會提問,找出自己的盲點,并解決他,這樣才能完整的闡釋一個歷史事件。這樣才能要解決一個歷史核心素養-歷史解釋。
(二)討論,討論的問題要有效和有深度的,所有的這些都要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如果預習不好,這個討論必然是無效討論,這里老師也可以在黑板上預設部分討論問題,孩子那里也有部分生成的問題,生成的問題評價要跟上,要多鼓勵,并且可以加入可視化評價。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有事做,可以加入到孩子討論中,這個一定要控制好時間。討論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思維碰撞這個觀念的形成,也算是歷史的一個方法:合作探究法。
(三)展示這個部分是建立在討論的基礎上,主要展示共性問題和有意義的問題,主要是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膽量。展示時的紀律和姿態很重要,這個是提高效率的關鍵點,教師在孩子剛剛學習展示時一定要及時介入,多糾正語言、動作、姿態,讓孩子培養出好習慣,非常的重要,也很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
(四)反饋,可以采用對子過關和上板測試這個方法,好老師能迅速找出問題關鍵點,從而很快掌握孩子的情況,而我們普通老師可以通過多反饋縮小與好老師差距,對子過關兩人一組,結成對子可以迅速相互背誦,上板測試可以一目樂然的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解決孩子的問題,特別是現在互聯網的接入,可以在平板上做題,直接生成大數據,找到孩子的共性問題,對癥下藥。
三、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
? ? 我們老師中的法寶意識太強,總以為一個好的做法拿來就可以用,就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在這里介紹的這些武器只是拋磚引玉,真正要實現孩子歷史核心素養的提高,必須靠一線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