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 圖/攝圖網(wǎng)
剛入職場時,每個人都有一段實習生的過渡期,這是從學校到職場循序漸進的過程。
怎么成為一個好員工,遇到一個好老板,這應該很多職場人士關心的話題,我想從一個員工的角度,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1
高一級要求對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最近領導可能需要自己提供某些信息,或者要得到某些數(shù)據(jù)。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著:假如我是領導,我需要得到哪些信息做匯報?BOSS今天可能要問我哪些問題?我的下屬項目跟進得怎么樣了?是否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協(xié)調?
有了這些問題之后,以此讓自己提前做好功課,并且在領導開口之前,先向他匯報進展。
一般我領導安排我跟進的某項業(yè)務,我會在有突破性進展時主動跟他匯報,涉及其他部門溝通,需要領導協(xié)助時,提前說明需要哪些人力物力的配合,讓領導心里有個底。
有時候,也要想想領導最近需要向BOSS匯報什么,自己也可以重點跟進,協(xié)助領導。
當你還不是管理層的時候,設想你已經(jīng)處在你領導—經(jīng)理的職位上了,然后用經(jīng)理的要求對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少了很多困惑,很多事情也就不需要別人跟你說要怎么做了。
不要有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想法,職責范圍以內的,是你應該負責的,只有超出你職責范圍之外的價值和驚喜,才是BOSS給你升職加薪的理由。
2
讓領導做選擇題。
領導只負責拍板決定,而不是具體的執(zhí)行,不要問他們怎么做,而是問他們哪個方式來做更合適,自己預先設想一些可供參考的決策,讓領導做選擇題。
當我需要起草策劃案,或者軟文推廣時,我會做備選方案,盡可能提供多的思路讓領導參考,比如我曾經(jīng)寫一篇軟文推廣,自己都草擬了20個標題,會想不同風格的選題。
設想一下,如果別人對一件事情完全沒有了解,來問你“怎么做”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是不是少了點什么東西?同樣的,對同一件事情,另一個人是在自己有所準備之后,拿著A方案和B方案來問你,“哪個更合適”,你是不是也會比較傾向于第二種做法,將心比心即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體系,當你無法準確判斷領導的選擇取向時,不妨多做一些功課,一方面是對領導時間的負責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己的知識梳理,這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說,都是一個經(jīng)驗的累積過程。
3
主動承擔事情。
這一點是有前提的,是在不影響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去做的。如果自己的職責沒做好,完成不到位,反而是其他不相關的雜事做得好,難免會讓你的領導心生疑惑:你是不是不知道側重點?
我們辦公室不定時有人來訪,可能是因為我的座位關系吧,有人進來我是最先看到的,當我不忙的情況下,我會主動接待來客,因為有些來客是來談合作的,有些則是預約了領導外出,甚至有些是地方領導。而當我自己的工作業(yè)務沒完成的情況下,我不會耽誤自己的時間去專門招待客人。
同事笑稱我是辦公室主席,接待的一把好手。(我,攤手臉)
不要把“必須做好的”和“可以順便做好的”本末倒置了,只有在你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你做其他的事情,才能算是為你加分。
4
不會的事情,不要先拒絕。
我們不可能一直只做自己熟悉的工作內容,總會去涉及到其他不相關的業(yè)務,接觸新鮮事物,不要害怕,要在內心里告訴自己:這是學習的機會,自己先去試一試,說不定是能做到的。
當時我領導安排我去申請鄧白氏編碼的時候,我以為我聽錯了,一臉懵逼:啥玩意?代碼我完全不懂啊!這不是大學專業(yè)沒學的,而是聞所未聞的東西!
我在內心里告訴自己要淡定,然后開始想著怎么解決:我身邊有沒有可能接觸過這些的朋友?網(wǎng)上能不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給我?有沒有什么途徑可以獲得幫助?找到解決的途徑之后,我開始了解申請需要什么資質證明,什么費用,以及是否需要簽訂合同,中間是否需要信息核對等等,以及申請下來之后,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最后,我還是把這項工作內容完成了,那種開心,是比解決以前接觸過的問題更加開心幾倍的。
當我們接觸陌生事物時,先不要急著給自己下定義:我沒聽過,我是不會的,好像很難,其他人應該能解決吧?
應該想著:既然別人都會,為什么你就學不會呢?你也可以的!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接受,說不定又掌握了一個小技巧呢?問題不就是用來學習的嗎?
糾正好自己的負面心態(tài),讓自己保持有意識地學習,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新能量給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決問題流程,目的都是一樣,解決問題!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問題,職場中,我們需要強大自己的大腦,幫領導分擔壓力,幫BOSS創(chuàng)造效益,幫公司帶來價值,這才是正確的員工生存之道,少關注所謂的辦公室政治,生存能力強悍了,不可替代性更強了,你才能站得更穩(wěn)。
所謂的鐵飯碗,是你離開這家公司了,靠著自己的能力,依然處處有人搶著要你,希望能得到你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