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文化類節目的流行,閱讀在社會上掀起風潮,書籍的重要性又一次被提起。身邊很多同學跟風買了古今中外諸多名著,興高采烈取回快遞,擦拳磨掌拆開包裹,認認真真拿出筆記本,端端正正準備做筆記,可沒一會兒就手扶著額頭,神情呆滯,再一會兒干脆拿出手機刷起了朋友圈。
大家都說書籍里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可是為什么你一看書反而不精神了?
當今時代,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閱讀的重要性,甚至給了閱讀很多可能無法實現的功能,有些言過其實,也有些急功近利。
對我而言,生活中,最喜歡但也是最怕和人交流讀書,喜歡是因為交流讀書心得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最怕是因為說起來我常常會停不下來,生怕對方心生厭煩。閱讀這件事,每天再忙也要找出40分鐘來讀。這個習慣,除了中考和高考中斷過,從6歲那天下午一直堅持到現在讀研一,只有完成了閱讀,這一天好像才是踏實了。
閱讀,本該是一件純粹愉快的事情,反而變得負擔累累。堅持閱讀多年,我有幾個自己的感悟。
1.閱讀不是所有人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
人人都說讀書好,當然,作為一個熱愛讀書的人,我是非常認同這一點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問我,你是怎么做到每天都能堅持至少40分鐘無打擾的閱讀呢?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閱讀是我獲取相關知識、調整狀態最好的方式,所以每天堅持是自然而然的。
這樣的答案在對方看來并不滿意,心有余而力不足,強迫自己坐在桌前,心里想的卻是做一個實驗,去和人聊聊天或者去找個兼職工作多點社會經驗。這樣的坐在桌前,反而覺得煎熬,那這時間就是浪費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汲取養分的方式,閱讀雖好,但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或者說不一定是你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能量加油站,只有如此,才能在有所收獲的同時,也覺得這個過程是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的過程也是快樂的。
2.當你覺得讀一本書不順利,那就不要讀
小學時讀書,老師家長總讓我們讀經史子集,讀四大名著,可是以當時的年齡閱歷,大約只能明白孫悟空是好人,隨著孫悟空打敗了妖魔鬼怪而拍手叫好,卻讀不明白賈王史薛里的離合悲歡。
初中時讀書,抱怨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文,“這些古文有什么用!”現在再看《出師表》,才讀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慷慨忠心;才讀懂《醉翁亭記》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怡然自得;才讀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里點滴積累的意義。
我始終覺得,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機緣的,閱讀也是如此。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遇到一本合適的書,是一種緣分。
每一本書一定是有最適合閱讀的年齡的,早一點遇到,晚一點遇到似乎都是有偏差的。如果讀一本書覺得不夠順利流暢,一定是你還沒有做好閱讀它的準備,這準備也許是知識層面的,也許是心理狀態層面的。那就換一本書來讀,也許這一換,就讀到了你此刻“對的書”,書籍的哪一頁也許就讓你的一生改變。
3.別人的推薦可以參考,但你想讀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
各大社交媒體里,書籍推薦數不數勝,點贊轉發后漸漸遺忘,也有自己的偶像推薦了一本好書,馬上到網站下單,買回來拍了照發了微博朋友圈,看了一眼,馬上束之高閣。
常常有人讓我推薦書,不說范圍不說領域,我便按照自己最近讀到有意思的書目推薦,多數時候得到的回答都是“這本書我不太喜歡,你還能再推薦幾本嗎?”我說,“你想看哪類書呢?”“我沒什么想法,你覺得哪些好我就看哪些。”
多么矛盾,我推薦一堆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正中“你喜歡”的靶心?而且這個“喜歡”還隨時改變,毫不穩定。
別人推薦了什么書,那是別人覺得有意義的,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閱讀前行動是明確自己當下想讀什么,需要讀什么,再根據自己的目標去找,這樣才有的放矢。
4.閱讀對提升氣質沒那么大作用,不必夸張它的功能
讀書自有它的益處,讀書越多,你會發現讀書能讓人形成批判思維,看問題一針見血,也能夠包容更多的差異,比其他人更能認清事物的本質。閱讀到這樣的程度,應該會讓你有犀利的眼光,但能不能形成好的氣質倒不一定。
很多人覺得閱讀可以提升氣質,讓人看起來更為歲月靜好,溫婉平和。這種狀態的產生可能取決于你讀什么書,而不是單純讀書的行為。我倒是認為,讀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行為,即使真的讀到了能讓你變得溫婉平和的書,外化于氣質也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要真想提升氣質,有這個時間,倒還不如報個班練練體態,見效絕對比讀書快。
閱讀始終是一個外在力,真正決定它對你是否有改變的,是你吸收了多少,認可多少。讀完一本書,你覺得一句話都沒說到你心里去,這樣的閱讀其實沒有太多意義,甚至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多了,會讓你對閱讀產生抗拒,得不償失。
5.反復讀對你有意義的書,不一定是反復讀經典
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囊括了人類眾多復雜的感情,具有那個時代營造的特殊價值。但是并不是每個時代的經典著作都會成為你閱讀中的經典書目。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接觸到的人、對事物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書中深深感動了他人的愛情故事可能根本無法觸動還沒談過戀愛的你;書中因為時代背景造成的矛盾差異可能也無法撼動現在生活狀態完全不同的你。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經典閱讀書庫,這個書庫里也許不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著作,但一定有讓你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理想的那本,是你一看到就會有深刻共鳴的那本,是你一聽到書名就又燃起了信心和勇氣的那本。
那個書庫里有的,是你自己的經典,是給了你力量、支持、讓你變得更好更開闊的獨家經典。在你彷徨無助的時刻,拿出這些書來讀,它們會給你力量;在你開心歡樂的時刻,拿出這些書來讀,它們會為你喜悅;在你心愿達成回頭看的時刻,它們才真的懂你曾經的艱難困苦。
堅持閱讀多年,我想說,閱讀真的好,我現在的諸多能力都是閱讀所賜。但也是閱讀讓我明白了,進行真正有意義的閱讀,你先要明白你是誰,你適不適合閱讀,你要讀什么。相對而言,我讀了很多書,但我不希冀讀書給我多么大氣質的提升,我也不希冀讀書讓我更加優秀,我亦不和誰比賽最近又讀了多少書,我只為想讀而讀,只為共鳴而讀,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寬闊而讀。
閱讀不是單向度的選擇,在你選擇一本書的時候,這本書也在篩選它的讀者。能夠在閱讀里找到快樂,是一件很難得的事。真誠的希望每個人都能與自己喜歡,并且它也喜歡自己的書籍相遇。
不過,找不到也不必氣餒,也許是你找的書不對,也許是閱讀這件事并不適合你。都沒有關系,如果說讀書的目的是讓人變的深刻、變得包容、變得更好,那還好,達成這樣目的的方式,并不止閱讀這一種。
題外話:歡迎在評論與我交流讀書心得和閱讀困惑~
【你所點的喜歡,代表了你努力提升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