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煩惱的不二途徑便是忽略事實。
比如我會這樣想:幻想吃薯片不會發胖,然后一直吃;把該繳的賬單又往后拖一天;過著不健康的生活,不在意產品包裝上的警告語(如吸煙有害健康);緊盯著伴侶的缺點,并致力于改造對方。
幻想事情會不一樣,或者自恃與眾不同,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糾結不切實際的想法,對事情的解決沒有任何好處。而面對事實,然后努力將崎嶇變為坦途,反而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還記得2013年淘寶雙11過后,淘寶曬單,說銷售的內褲可圍繞地球一圈。結果被網友算出一條內褲1.5米。淘寶鬧了個大烏龍。但淘寶用戲謔的方式給回應了過去:因為馬云算術不好。
前段時間,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無秘事件”。系統被黑客攻擊,客戶的隱私可能被公之于眾。我很贊同道哥的一個觀點:如果“無秘”的運營者能知恥而后勇,說不定反而能把這次事件變為一件好事,在安全上樹立一面旗幟。
現實中,還有一種情況也很普遍:希望他人改變。這其實也是逃避事實的一種方式。他人的行為常常引起我們的不悅,于是我們會期待他人做出改變。當然,結果總會事與愿違。
為什么?世界是多元的,不同風格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應學會與不同類型的人合作的價值,控制改變他人的沖動。或許,在其他人眼里,我們才是他們迫切期待改變的對象。我們應具備一種能力,能夠用友好、尊重的態度去與那些我們認為難以相處的人合作。
《反脆弱》中說得好:去擁抱變化和不安全感。變化是無法避免的,甚至是通往美好的途徑。生命的意義在于保持平衡的過程,而不是平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