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都會壞的,快點去刷牙!
你想挨凍嗎?拿好你的外衣!
磨蹭什么呀?怎么還不做作業?
說多少遍了,你是姐姐,別和弟弟打架!
怎么這么懶,把你的碗放進水池里去!
快點穿鞋,班車都要開走啦!
別哼哼唧唧的,煩不煩啊!
總是丟三落四,快把玩具撿起來!
這些語言很耳熟是嗎?是不是作為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呢?現在回想一下,在家長對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孩子又聽過嗎?或者說,即使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了,速度快嗎?是不是還有些不情不愿呢?
那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感受一下:
你要怎么做牙齒才不會臟呢?
出去時你需要帶什么,就不會著涼感冒?
關于作業你有什么計劃?
你和弟弟打算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討論過,吃完飯要把碗放在哪里?
你要怎樣才能趕上班車?
想想看你怎么說才能讓我聽懂呢?
玩完玩具后你該怎么做?
如果家長們這樣給孩子說的時候,孩子是什么感受呢?會依然拖拉磨嘰,還是很愿意合作呢?答案是肯定的,換一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的做法會完全不同。
這是為什么呢?
之前所列出的8句話,家長是以命令的口氣講給孩子聽的,孩子聽到后的感覺就是:這是父母要求我必須做的,這是大人的要求和我無關,即使我有意見,也沒有被尊重。第二組的8句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理解和尊重我的,我的意見也是可以被采納的,當然也更愿意配合父母完成他們提出的要求。
這樣的說話方式,就是正面管教中的啟發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是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被提問人的潛意識中的目標,以及所思考的問題、原因、感覺以及找出事件發生后解決的方法。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答案都在被問者的心里,如果我們用命令式的方法直接告訴對方提問者的答案時,如果這個答案和對方心中預期的吻合,那可能會有一個雙贏的效果,如果不是對方心中的答案,那么就很難讓對方按照提問者給的答案去執行。所以,啟發式提問就是用提問的方式,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問出來,然后再讓其選擇合適的去執行。
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都有合作的存在,剛所說的這個過程,也是提問者和被問者的一種合作。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父母要學會使用這種合作方式,用良好的合作方式來維持與子女的人際關系。有句話說,“孩子的感覺好,才能做的好”。當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合作關系時,孩子當然可能做的更好,也能更輕松的達到父母的預期。
這種方式在教學或者成年人的工作關系中也是非常適用的。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交流的一種必要教學手段和形式。問得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會得到有效發揮。工作中,和同事相處時,也可以采取啟發式提問的方式,把解決問題的主導權和責任交給對方,在對方感覺完全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基礎上,合作也就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