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紹的為動畫作品「蟲師」、內容有劇透。
妙法既臻,菁華日振。氣厚則蒼,神和乃潤。不豐而腴,不刻而俊。
山雨灑衣,空翠黏鬢。介乎跡象,尚非精進;如松之陰,匠心斯印。
—— 二十四畫品?蒼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黃鉞
若以顏色而示,「蟲師」當為墨綠色。不僅動畫背景時有水墨般的背景渲染,也因故事常發生于幽山孤村之中,畫面基調多以綠色為主。墨綠、由嫩綠佐以烏青點綴而成,色沉雄而蒼郁,靜穆中又帶著生趣,正如動畫所編織的世界,冷峻的敘事背后飽含著對生命的溫存。
「蟲」,一種最接近生命本源的生物,多數人類無法感知它們的存在,而「蟲」的生存方式,又切實的影響著人類,解決由「蟲」產生的詭譎之事便是蟲師銀古的工作。
生命的根本追求是對生存的追求,于「蟲」如是,于人亦如是。這種追求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對于人來說,「蟲」造成的損害過于致命而悲切。如果說「蟲」最是低等而純粹的生物,那么人便是高級而復雜的。人類索求的不僅僅是存續而已。人有情感,時為人而樂,時為物而哀,這種感情給予了人豐沛的精神,也給予了人脆弱的神經。
一丸涼月、一葉孤舟,主人公來來往往總是孑然一身。因為他易聚蟲的體質使得銀古很少在同一地點久留。或是長時間離群索居的原因,銀古身上總給人以一種寂然獨立之感。「寂」、是日本古典美學的三大概念之一 [注*], 銀古便是擁有「寂之心」的人。在「雨后彩虹」一話中,關于旅行主人公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言論:旅行的目的是為了休息時的暇余、只是為活而活的人是沒有空閑休息的。膠著于「生存」便喪失了生存的本心,失去了生命的本意,我想,這也許正是「蟲師」所想闡釋的。
網絡上曾有這樣一個討論:你最喜歡「蟲師」的哪一集?答案不盡相同、頻率相近。從側面也說明「蟲師」作為單元劇的質量之高,讓人難以取舍。動畫的出色不僅歸功于原作的精巧與導演的功底,負責音樂的長濱博史也功不可沒。其配樂的 OST 空靈悠遠、余韻綿長,正與動畫的靜謐相得益彰。
注*:參考 王向遠著『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P.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