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摘錄】
最佳時刻,往往發(fā)生在一個人的身心為了達到艱難的目標或完成有意義的事情,而自愿達到極限的時候。
【一行評論】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等到狀態(tài)好時再去做事,希望事情能夠更容易一點,這并沒有什么錯,因為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是厭惡困難的。但是如果你擁有選擇的權力,而不是被動選擇你的生活,情況或許會發(fā)生巨大的轉變。
從這句話中我就看到了選擇權和成就感。
當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力,就會享受掌控的感覺,而成就感會從內部驅動我們堅持走下去。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成為怎樣的人。
問問自己為什么打開這本書,問問自己為什么出發(fā)?
沒有那么多可是,盡管去做,內部驅動就會讓你到達彼岸。
【書評】
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這是本書封面頁的標語,也是這本書的核心。我們都知道時間的重要性,所以總是把時間管理書籍放在手邊,買了很多時間管理的課程,渴望像牛人一樣過上高度自律的生活。
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總是有理由不去做事。我們似乎很忙碌卻又過著平凡的生活。
是早起還是賴床?是站起來運動還是癱在沙發(fā)上看劇?其實不是取決于你做了多完美的時間規(guī)劃,而是取決于事情發(fā)生的那一刻,你的精力水平還剩下多少。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學習、工作、減肥都會消耗意志力,一味的管理時間其實并不科學,因為你不能奢求一個人可以跑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不論他有多好的裝備和補給,不懂得停下來,也一定會累死在路上。
這里簡單梳理一下精力管理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目標
書中給出了打分表和價值清單,評估一下你在哪里,會讓你更清晰的知道該建立多大的目標。
而價值清單可以指導你不偏離方向,記得為什么出發(fā)。
第二步:正視現實
收集事實,進行自我評估,記得不要高估自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也不會一下子就變成精力管理達人。
運用微習慣,從一天2頁書,2個俯臥撐開始,少就是多。
第三步:付諸行動
通過建立儀式習慣來慢慢改變生活狀態(tài)。規(guī)劃30-60天的時間來建立你的1-3個核心習慣,比如用早起的10分鐘做一組運動;晚上早點上床看幾頁書,準備好用好的習慣替換掉不良習慣。
這個階段你可以用“甘特圖”記錄進度,或者任何你喜歡app代替都可以。今天,就去寫下你的第一個儀式習慣吧,然后開始執(zhí)行。
書中精力的來源有4個:體能、情感、思維、意志。本書就是圍繞這4個方面展開的,這里不過多贅述。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看哪一個部分,畢竟我們打開這本書只是想解決問題罷了,讀不讀完,其實并不重要。
至于書中提供的各類工具,選擇性使用即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啦,感謝你看到這里,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花1秒鐘點個贊讓我看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