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外婆家過年,能夠感受到在農村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大姨父特別高興。因為醉酒摔掉兩顆門牙的他笑起來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大家都開他玩笑說是不是因為他兩個兒子,我的兩個表哥都有工作了才笑掉大牙的。大姨父今年過年這么高興的原因,不出意外應該就是兩個表哥都有了工作,而且都是在我們這種小鄉鎮比較體面的工作——公務員。
思來想去,還真找不出在一般的小縣城和鄉鎮里比公務員更吃香的職業了。尤其是對于從本地走出去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我的了解而言,很多同齡人已經扎根在家鄉以及附近鄉鎮的基層崗位了(至少一雙手的數),還有兩個同年的初中同學在大學畢業后備考一年,也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公務員。大家前赴后繼地應聘公務員,無非就是這么幾個原因:首先它穩定,公務員編制,鐵飯碗那可不是吹的,至少比一般的企業穩定。雖然現在出現了一些聘任制公務員,但是僅僅是試點(比如北京,深圳)還未全面鋪開;其次人們會覺得這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尤其是在鄉鎮農村。大多數中國人還是有一種官本位的思想,覺得為國家辦事那就是有權利。公務員的這個特點還會遷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相親市場。丈母娘一看你是公務員,說不定在相親的時候印象分會蹭蹭往上漲;最后它有可能是輕松的。朝九晚五,周末雙休,一杯茶一張報紙坐一天——雖然這種情況現在也很少了,但是它至少不像銀行的客戶經理或者碼農一樣996是常態。關于工作的具體內容我不僅詢問過兩位表哥,還到大表哥工作的基層政府辦公室參觀過多次。他們的工作用兩個詞來形容就是瑣碎和重復。在基層不僅需要待在辦公室寫報告,開大大小小的各種行政會議,也需要處理得了村民訴求和糾紛,森林著火了,發大水了還得去搶險救災。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學習材料,寫報告,整理材料,匯報工作,大家都拿著不算多的工資,干著差不多的活。現如今也許真正實權的部門(比如財政)會有一些外快,其他部門估計基本沒什么灰色收入了。大表哥12年本科畢業之后一干就是四年,現在還當上了辦公室主任,平時處理各種雜事也挺忙的;二表哥緊隨其后,去年秋天入職,雖然干了半年但是也有滋有味地體驗著公務員生活。對農民家庭出身的他們來說,如今的工作是令他們滿意的。
兩位表哥的工作給我的印象就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的輕松(朝九晚五,周末雙休,偶爾的加班,換句話說可以有充足的業余時間),收入還算可以(每個月加上公積金5000+,年終獎有1到2w),工作的難度不大,但是重復性比較大并且瑣碎。安全、穩定、平淡。要問自己今后有沒有想過當公務員,還是有想過這個問題的。畢竟有的公務員崗位待遇應該還算可以,比如一些經濟開發區的崗位,但工作內容公務員基本都差不多。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不太閑得住的人,過年回家都想到處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情愿待在家里面發霉。做事不會循規蹈矩,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總是希望事情往更高效、更好地方向發展。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會有相應的回報。就這三點來說,公務員崗位似乎不太適合我。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重復性大,工作流程基本固定,這就意味著工作是比較消磨人的意志的。想往上走沒有一些客觀條件的話(背景、運氣等)只能等待厚積薄發。
每年上百萬應屆畢業生報考公務員,雖說其中真正去考的人估計也就百分之六七十,也在持續體現這這個職業的熱度。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職業路徑,先在體制外工作幾年,覺得不合適再回到體制內。不過時間成本還有年紀大以后各個方面需要考慮的事情都是問題。我給自己的職業選擇是找到一份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工作,至少能賺到一些錢,改善自己和家里面的生活。公務員,至少從現在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還不是我的第一選擇。
最后附上飛碟說的一個題為《考公務員還是好出路嗎?》的小視頻:考公務員還是好出路嗎,權且一看。里面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菲爾普斯針對中國的公務員熱說過一句話:“年輕人擠著去做公務員是嚴重浪費,如果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整天把安全感掛在嘴邊,只想捧著鐵飯碗過一輩子,那這個國家是沒有未來的。”這句話也喚起了我心里的認同感。不如先吃幾年乃至十幾年青春飯,靠自己的實力掙錢,組織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