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迅猛。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人們的需求逐漸轉向精神文化的需要。在過去的2016年也出現了很多與之相關的熱點,如各個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工匠精神、內容付費等等。
其中,相信很多人對內容付費逐漸產生了興趣。比如:16年逐漸火起來的各式各樣的微課、社群、知識管理、付費專欄等等。
很多人都在說,微信公眾號的紅利已經過去,微商的紅利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內容為王的時代。進一步,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于知識管理、關注于寫作。
那么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到的關于寫作方面的內容。
一、千萬不要小瞧寫作能力,更不要神話寫作能力。
我們要開始重視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出來,而且現在能夠展示自己文章的平臺也越來越多,比如“簡書”。
寫作的好處有哪些呢?
(1)對我們的思考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2)能夠培養出較好的邏輯能力,從而增強我們的表達能力;
(3)能夠向別人輸出我們的價值觀,增加別人對自己的了解;
(4)當自己能夠持續寫作時,就可以積累出自己的影響力了;
(5)當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影響力越來越高時,寫出經典之作,就可以為世人帶來巨大的幫助。
這也就是寫作的5個階段:培養思考能力、鍛煉表達能力、輸出價值觀、積累影響力、普度眾生。
但我們也千萬不要神話寫作能力,要尊從自己的內心。
在滿足于自己寫作目的的同時,也要真正向讀者傳遞文字的價值。
二、寫作的三個環節:輸入、處理、輸出。
1、所謂“輸入”,就是獲取知識的過程。
讀書,看文章,看視頻,上培訓課,聽講座,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經歷等等。
這些都可以是我們筆下的素材,也完全可以寫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
當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沒東西可以寫,所以我們就要多多收集平時可以用于寫作的素材。
很多寫作者都是先講幾個故事經歷等,再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觀點和思想。
推薦使用“印象筆記”來收集、記錄、總結素材。
2、“處理”就是將素材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方式呈現給讀者。
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鍛煉的遣詞造句,讓讀者感受到之前感受不到的東西。
3、顯而易見,這里的“輸出”也就是寫作的過程了。
在此,我們要明白一點:寫作的目標就是有效溝通。
你能讓讀者明白他之前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他之前不了解的事實。
既然是溝通,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所有真實的反饋。
李笑來老師給出的建議是:
(1)多讀心理學方面的原版書籍;
(2)多讀經濟學方面的通俗讀物,研究和解釋人們的選擇;
(3)只要有機會,就要觀察分析、揣摩那些公眾人物是怎樣化解危機的;
(4)要花時間思考每個真實的反饋背后的心理、出發點和價值觀。
三、公開寫作的核心是傳播
沒有傳播,就沒有效果。
判斷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夠傳播出去,就是看看自己的這篇文章是否會讓讀者產生一個明顯的變化。
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問自己:人們讀過之后會不會轉發?
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別人看過就會轉發的文章呢?
(1)用一兩天時間,仔細研究一下你自己朋友圈,看看你曾經轉發過什么文章,如實地記錄下來你自己當時的心理。
(2)再仔細研究一下你的朋友們轉發過的文章,多耗費一點時間精力去揣測一下他們轉發時的心理。
四、打造自己的互聯網根據地
最后,如果想利用互聯網寫作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成長,就要打造自己的互聯網根據地。
可以是簡書、微信公眾號、以及其他寫作平臺。
做到長期專注、持續練習、積累爆發。
希望每一位寫作者不辜負最初的寫作初心,為讀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文字。
時間會讓我們珍惜的變得更加珍貴。
END
嗨!我是大超,一名大四學生。
熱愛折騰、分享、讀書、演講、跑步、騎行、交友。愿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彼此共勉!
【本文由“大超在路上賬號”發布,2017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