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起讀維克多.弗蘭克《活出生命的意義》,順手翻翻公眾號有沒有什么有意思的東西,瞅見印象筆記里一篇推文《這場無意義節即將嗨翻全場……》,WTF?《活出生命的意義》才讀一半兒啊,就像你正喝一碗雞湯,然后被人正告雞湯有毒,真是生無可戀。出于好奇還是點開看了一下:【無意義大賽】,2016年,由Someet發起,在北上廣三地集結上千位年輕人,一起比拼【誰抖腿抖得快】、【像真朋克一樣彈空氣吉他】、【對視誰不眨眼】、【一分鐘內誰捏爆最多泡泡】,而今年,還增加了【拔腿毛圣手】、【吹出最大的套套】等項目,畫面自行腦補!
? ? ? ? "用一系列最荒誕,最諷刺的表達去引發每個人去反思,屬于你的意義是什么?"這篇推文里有這么一句,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羅胖在得到音頻連續兩期【極端環境】【意義療法】當中介紹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1945年,維克多.弗蘭克在被輾轉關押包括奧斯威辛在內的四個集中營后,活了下來,不幸的是,他懷孕的妻子因疾病和饑餓死于集中營,他的父母和弟弟也是一樣,第二年,他僅用9天,就完成了此書!在本書中,維克多.弗蘭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療法--“意義療法”。
? ? ? ? 人活一輩子,到底是什么東西在驅動?弗洛伊德認為:人生是為了追求快樂,內在驅動力是性:阿德勒認為:人生是為了追求財富和權力,內在驅動力是自卑:弗蘭克認為:人生是為了發現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弗蘭克在書里多次引用尼采的這句話,生存的唯一方法,是找到意義。
? ? ? ? 前些天,同事家里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兒來店里玩兒,快下班的時候,孩子找不到了!同事那個急啊,一樓到四樓,翻了好幾遍,沒找到;問身邊同事,大家都在忙,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去哪了;給爸媽打電話問有沒有獨自跑回家,孩子關沒有回家;同事估計馬上就要報警了,這時候孩子回來了。問干嗎去了,去一個小胡同的商店里捏泡泡去了,就是“無意義節”捏【泡泡比賽】的泡泡膜,包快遞的那種。三歲多小孩子應該不懂什么叫做意義吧,純粹是“好玩兒”而已,在【無意義比賽】里,“好玩兒”就是意義,最原始簡單的快樂就是意義。
? ? ? ?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兒,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好好活”,看過【士兵突擊】的朋友對這句話印象會比較深刻,或許在許三多的認知里,并不知道“意義”是什么,但是他能用傻傻的,樸實的觀念指引自己的行為,守護一切值得珍視的東西。
? ? ? ? 人類獲得永生之前,衰老與死亡始終都是一個終極命題。
? ? ? ? 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弗蘭克舉了一個例子:一名年邁的,患有抑郁癥的全科醫生向弗蘭克咨詢,他的妻子在兩年前去世,他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 ? ? ? 弗蘭克:“醫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的太太在你死后還活著,那會怎么樣?”
? ? ? ? 醫生:“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 ?/p>
? ? ? ? 弗蘭克:“你看,她免除了這樣的痛苦,你代替了她的痛苦——代價是你現在還活著,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p>
? ? ? ? 醫生沒再說話,悄然離開了弗蘭克的辦公室,或許他已經找到了意義,承受痛苦的意義。
? ? ? ? 有一個古希臘神話:西西弗得罪諸神,被罰將一塊巨石推到山頂,每當快到山頂時,巨石就會滑落,滾到山腳,一遍一遍,日復一日,西西弗陷入永無止境的苦役當中,沒有希望,只有絕望。
? ? ? ? 我們不怕苦難,就怕苦難沒有意義!
? ? ? ? 那么,如果自己和愛人走到晚年,誰會先誰而去,誰會承受失去愛人的苦難,該作何選擇?
? ? ? ? 有人請弗蘭克用一句話概括他本人生命的意義,他把回答寫在一張紙上,讓學生們猜。一名學生的回答讓弗蘭克大吃一驚,那名學生說,“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 ? ? ? “一字不差,”弗蘭克說,"你說的正是我寫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