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學佛、出家,都是因為生活中受到了打擊,無法面對現實的生活,而消極避世,看破紅塵,逃離人生,完全是一種消極、逃避、退縮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
在寺院夏令營中,讓人們感受很強烈的就是法師們為信仰而精進無畏的精神。他們發大愿,守清規,脫塵俗,做經懺,斬斷青絲,擺脫名利,清燈古卷,弘法利生,當年玄奘大師,以“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的大無畏精神,踐行西行求法的信念,對佛陀的教導,對佛國境界的追求,沒有動搖,沒有放下。
“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今何故來,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于是旋轡,專念觀音,西北而進。是時,四顧茫然,人馬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干焦,凡將殞絕,不復能進,遂臥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舍。——《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學佛之人,更不要妄談空相,口中說空,什么事都不做,否則,哪里還有玄奘大師九死不悔的天竺求法,哪里還有鑒真和尚的六次東渡!
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
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正所謂“空門不空”,因為要有大擔當。
《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記:
如來從最初發菩提心開始,修布施度,曾經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所抄寫的經典累積如須彌山一般高。因為尊重法的緣故,不惜生命,更何況其他一切如王位、宮殿等。
此等精進之勢,做何事而不成,哪里有避世隨意不為不爭之意。世人常謂:佛家避世不爭,超脫出世。卻少有人知:佛家更講發心大愿的堅守與堅定,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忘我犧牲,責任擔當,無懼無畏,精進勇猛!
佛家更講放下、斷舍,放下名聞利養,斷離貪嗔癡疑,這是舍卻一切名利羈絆,保持純潔堅定金剛平和之心,不疑,不惑,不迷,不妄,不怨,不辯,銳意前行。以純粹無雜無塵光明靜和之心,行天下難行之事!
因此說,要向佛家學習那種為了理想、為了信仰而勇猛精進無所畏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