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天集中把《未來簡史》讀完了,從書名來看,讀完這本書應該會知道未來的發展歷程。當然很多人或許跟我一樣,是想通過讀這本書可以掌握到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后期待著不被世界落下。首先不說這本書中預測未來的真假,可惜的是,好像即使你知道書中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技術,主要是算法;人文,掌控在一小部分人手里。你能抓住哪個?雖然無法從書中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但是還是有些話非常值得思考。關于自我,關于社會;關于當下,關于未來。多多少少能帶來一些啟發。
書的開篇便提到人類未來的三個議題:長生不老,幸??鞓泛突頌樯瘛τ谖覀兤胀ㄈ藖碚f,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議題還真不在我們的考慮范圍內,就像書的末尾又提到的三種可能性之一,未來的超人類只會由一小部分人轉變。所以至少在我看來也只有幸??鞓肥侨祟悘墓胖两褚恢痹谧非蟮?,目前來說可以討論討論的一個議題。應用在產品上,如果人們的需求是得到幸??鞓罚俏覀冊O計出來的產品也應該圍繞著如何讓人們感受到幸??鞓?。
有意思的是,也是在第一章中,有一個叫知識的悖論這個部分。作者提到了四點,最開始讀的時候真的是覺得說的很有道理,我總結了一下:1,并不是說在21世紀大多數人會做這些事(你在做就知道我說的對,你沒做只是你沒參與不知道罷了);2,這是一項歷史預測,而不是政治目標(這只是預測,對錯不知道)3,追尋并不代表能得到(我只是說說,反正有人追尋著,最后沒實現,只是沒追到)4,這項預測并不是預言,而是在討論我們現有的選擇。如果經過討論能讓我們選擇其他道路,而讓預測不能成真反而更好(是的,我只是討論討論,實現了就證明我說的對。失敗了則是因為我的預測讓大家改變的)。怎樣這個悖論是不是很有意思,讓作者可以為所欲為的“預測”,大家都學著點怎么說出萬無一失的話。玩笑過后,下面還是說說書中讓我印象深刻幾點。
1,真實與虛構
虛構的力量這章還是讓我有很多思考的。我一直以為文字是用來記錄的,可能會有歪曲和不真實,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真實的社會是可以由文字來掌控的。而且一直以為自由的現代社會其實也是被文字中的社會牢牢拴住的。虛擬的故事讓人類更容易合作,但代價在于,這些虛構的故事同時決定了我們的合作目標。小時候,長輩和書里告訴我們,好好讀書,你以后就會有很好的生活。一直聽到的就是考上好的初中就好了,考上好的高中就好了,考個好的大學就好了,尼瑪,研究生讀完了,也沒好到哪里去啊。還是有努力不完的未來和各種各樣的焦慮。我想很多人都想過,我做這些是為了什么,最后發現想不清楚后,要么就告訴自己:算了,別想了,活在當下,努力就好。要么就是:可能是我太累了,還是先放松一下吧。有幾個人是想清楚了的?或許有人會告訴我,我有目標的,如果這些目標不是為了某些虛構的榮譽而努力,而是讓真正擁有感受的生命過的很好的,那我承認這是想清楚了。你呢,想清楚了嗎,過的好嗎?現在的人越來越愛講故事,越來越愛聽故事,我們還能不能分清現實和虛構呢。
書里面還有句話說的很好:活在幻想里是一個更為輕松的選項,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痛苦有意義。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總愛為自己找借口的原因吧。
2,人文主義的力量
在看第六章與"現代"的契約的時候我是很壓抑的,而看到第七章人文主義革命的時候卻感到一些輕松。一直以來,我一直認為只有科技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未來也是由技術把控的。人文之類的東西都很虛。原來一直是自己太幼稚無知了。技術是用來發現和研究的,而真正決定如何使用,甚至用不用是由人文說了算的。所以即使我們擁有了技術,我們依舊是被掌控的。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制度和社會總是重復著推翻和建立兩個過程。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電影《健忘村》,故事很戲謔,村里誰擁有那個可以洗腦的神器誰就成為這個村的統治者。統治者總會將社會變成他們認為的好的那個樣子,而被洗腦的村民還歡歡喜喜的執行者的目標,并將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實驗,科學家刺激小白鼠大腦的指定區域(能讓小白鼠感到開心的區域),同時讓小白鼠去踩電流源,雖然小白鼠被電擊了,但是小白鼠還感到非常開心,這就是典型的被控制還完全不自知。很可笑但是也很可怕不是嗎?現在的我們不就是時時刻刻被洗腦著嗎?政治洗腦,商業洗腦,無處不在~
3,自由的選擇
書中舉了一個實驗例子,人在做選擇的時候,科學家可以通過觀察到的大腦的活躍區域知道人的選擇。而神奇的是,在你能感覺做出選擇的之前,科學家就先通過觀察到的大腦活躍區域看出來你的決定了。所以作者大膽猜測,所謂的自由選擇不是生物預設好的就是隨機的。那這樣也就是說其實你認為自己是在做選擇,但是事實上并不是。于是作者說如果這些是生物設定好的,那是否可以使用算法代替?所以作者認為以后就是算法的世界,包括人,也不過是算法而已了。是,如果真的都能夠靠算法就做出決定,靠算法找到最優的流程,然后一步步做事,那確實讓我們少了很多煩惱,還能減少很多錯誤。但是那時候我們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我們是否也只是某些外星人的小白鼠,他們在觀察我們如何生存,如何毀滅。
4,兩個自我
作者很好的總結了自我矛盾的想法和行為。他稱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體驗自我,一個敘事自我。體驗自我對應的是短時,感覺,可能就是因為是短時的,所以常常會被人們忽略。而敘事自我對應的是平均的,它會將我們經歷的快樂痛苦通過故事連接起來,將情緒平均化。所謂的先苦后甜肯定就是敘事自我告訴我們的。做了減肥計劃卻在某個時候想要吃而選擇了放棄,這個時候應該是體驗自我來了。
5,與產品相關的幾個點
作者提出現代人文主義在乎的是人的感受,這也和之前提到的議題追求幸??鞓芬恢?。一切以人(產品中是用戶)為中心,滿足人的需求和欲望。而更高層次的并不是讓用戶體驗他們想體驗的,而是給他們設計體驗。圍繞著生命,情感和欲望去設計產品。好吧,我承認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想要做卻很困難。
現存最珍貴的資源主要是原材料,能源和知識。而原材料和能量是越用越少的,只有知識是越用越多的。目前知識等于體驗乘以敏感性,所以現在很多賣服務和體驗的。而敏感則指的是兩點:一是注意到自己的知覺,情緒和想法,而是允許它們影響自己?,F在是信息時代,也是知識時代,除了直觀的賣知識,比如邏輯思維,網易等一些教育平臺。關注用戶的敏感點,了解和調動他們的的知覺,情緒和想法。比如簡書等一些分享平臺,不就是讓用戶有分享的知覺,情緒的表達方面的功能嗎?即使只是一篇好的文章,也是完全圍繞著體驗和敏感性展開的。
在最后一章數據主義中,讓我有深刻印象的便是,我們分享,體驗轉化為數據,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這也只是人們表達自己的方式,有害怕自己沒有留下生命印記的想法和情緒,于是如此表達。
總體來說,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當初寫文章的時候還在考慮是用書上的章節順序一個個談感受還是打亂來,挑出幾點來說。最后還是選擇了打亂了來說,這是因為我想我能真正消化這本書,嘗試將它們串起來形成自己的思考?;蛟S還有很多地方思考的很淺顯,有待成長!求指教或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