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剛寫完,語句措辭可能有些不妥。有看完的同學一定要在評論區留些建議哈。
專題: Winter漫聊手機,更新中......
所謂漫聊,即無憂慮地聊,且不局限。因而,雖說是聊手機,但Winter也會附帶性地聊點電腦、相機、VR及廠商等。時間順序總是最適合懶人的,那就從2011年聊起吧。
上半年的話,小城高中,各式各樣造型的手機充斥著校園:翻蓋的、滑蓋的、直板九宮格的、直板全鍵盤的、大屏觸摸的。要說那時我最喜歡哪種造型,那自然是直板九宮格的和大屏觸摸的——翻蓋的太厚且看時間不方便、滑蓋的不僅厚而且上下面板的重疊區域有點浪費、直板全鍵盤的則顯得太密集且按鍵太小機身太方。一開始挺喜歡OPPO某款直板機的,記得當時淘寶上看的價格是800多,黑紫配色、四角圓弧很小、屏占比還算大、很薄,給人一種緊湊堅硬且握感不錯的感覺。后來旁邊的同學帶了款智能機,那屏幕與交互方式簡直驚艷,瞬間迷上,此后便沒考慮過功能機了。
那個暑假,我擁有了第一臺手機——諾基亞c5-03,黑綠配色,16:9的屏幕,很討好眼睛。買手機的時候,也有推薦安卓機的,但是看到那4:3方方的樣子頓時沒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而且,當時稍有了解的手機牌子只有摩托羅拉、諾基亞、步步高、OPPO、索尼,以及金立等在我看來有點low的國產品牌。也有去百度,都說諾基亞比OPPO拍照音質好很多,那自然選擇諾基亞。當時諾基亞賣得比較火的是c5-03和5230,一比較外觀,毫無疑問地選擇c5-03,一千六百大洋在東莞的某個蘇寧店入手。這里提一下,東莞還有個地名叫諾基亞,坐公交車經常經過,而且當時大地通訊還混得挺好,現在都沒聽說過了。
下半年進入大學,認識了一個牌子:三星。那時我們班最多的是三星和諾基亞,大致是55開的樣子,但諾基亞遠沒有三星出風頭,蘋果的話用的人還是比較少,功能機也還有不少人在用。
聊到這里先停一下,聽客們不必著急,且聽我慵懶般娓娓道來,干貨即要到來、偏見一直在、激情也會隨后,權且當作這幾年的手機史看。
也稍有了解安卓與谷歌。比起塞班這個名字,安卓不知好聽多少倍,直到現在我還很詫異,諾基亞居然給自家系統起了個這么難聽的中文名。“塞”讓我想到堵塞,“班”讓我想到死板。而“安卓”則給讓人聯想到安心卓越。在今天看來,從美學角度安卓流派就已經勝出了塞班流派。
初用塞班,倒沒什么不習慣,幾天就會用了。這里吐槽一下那時的移動網絡,真的是慢得要命,一個10M的應用要下載半天。手機上裝了QQ、360、天天動聽、多米音樂等應用。這里想提一下多米音樂,現在可能絕跡了,但是當時非常喜歡,喜歡到的程度有如之后的網易云音樂。也驚覺現在與那時的品味出奇地一致。那末,當時的天天動聽給我什么感覺?其實和兩三年的酷狗音樂同樣感覺。為什么是兩三年前?因為之后幾乎沒用過酷狗,而且就QQ音樂的變化來看,現在的酷狗估計變得和網易云音樂很像了。
塞班用了100天的樣子,手機便丟了,正值喬幫主去世。那時鋪天蓋地的喬布斯自傳,我并沒有趁此時機去了解喬布斯,因為當時我認為IBM比蘋果偉大得多,喬布斯被贊譽得有點過頭了。手機丟了,1個多星期后才買了臺華為的功能機。天哪,我現在還記得那十來天有多難熬。手不時地摸摸口袋,沒有;上課時稍有無聊便想玩下手機,沒有;偶爾想看下幾點鐘了,沒有;想聽聽音樂,沒有;想上貼吧看看周杰倫即將發布的新專輯《驚嘆號》的相關消息,沒有;有事想聯系下同學,沒有。手機剛丟的瞬間,那是絕望的感覺;手機丟后的半天,那是懊悔的感覺;離開手機的那幾天,那是回歸原始被隔離的感覺。
還是聊聊功能機。雖說是功能機,但華為這個機子居然還可以上網!以及安裝Java應用!裝了個手機QQ,難用得要命,我還記得那界面,那手機還在我的箱子里。用那QQ聊天時,常常好不容易打了一些字,卻莫名其妙地消失,然后又得苦逼地再打。我還用那手機玩過網頁版貼吧,我的天,眼睛都快看瞎!總之,無比無比懷戀我那臺丟失的諾基亞c5-03。
乘直升機來到了2012。這是個不平凡的年,既有淘寶天貓強勢崛起的雙十一,又有初露鋒芒的京東,還有最最神奇的瑪雅人預測的世界末日!當然,還有我大杰倫的小十二。
辦電信寬帶閃訊,還送了臺Android智能手機,挺開心!可以無憂慮(網絡)地玩Dota了,也終于可以拋棄功能機了!三星和華為可選,果斷選了三星。很快便適應了Android系統,只是剛從諾基亞c5-03過來偶爾會習慣性地用指甲點屏幕。這手機型號我現在還記得:三星i509。因為剛拿到的時候各種把玩,瞎折騰了好多回合,那時安卓機必做的是root,然后再是安裝個什么殺毒軟件卸載掉運營商捆綁的app。在殺軟方面,那時我用的是360,因為主流殺軟都差不多便遵從先入為主的原則了。這手機相較之前的諾基亞在相機上差了許多,畢竟是700塊辦寬帶送的,還是挺滿意的了。雖說如此,我還是用這手機拍了不少照片,畢竟這是手頭僅有的攝影工具。因而,之后買手機都非常強調拍照這一功能了。
題外話:間隔了兩天,思緒有所間斷,且慢慢融入。12年的下半年似乎沒有更新電子設備,所以直接來到了2013。鑒于手頭的手機拍照效果不好及對攝影的興趣,年后便打算入手一臺相機,資金允許范圍反復挑選,選擇了佳能ixus240,帶觸屏、實體店入手、好像是1380塊。幾經玩弄,還可以。不過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以為當時的旗艦手機拍照效果可以秒殺數碼機了,可能是受手機廠商的鼓吹,抑或是受網友的言論,也可能是對手頭這臺相機拍出的照片不太滿意。直至用上一些拍照還不錯的旗艦機才知道,別說當時,就連那之后一兩年后的大部分旗艦手機也比不上幾年前的數碼相機,光線一弱,手機拍出來的照片便全是躁點,只要相機跟著進步,手機受機身的限制拍照永遠追不上相機。
回到2012,有大事件!12年的下半年,諾基亞強勢回歸!9月份,蘋果發布了iphone5,網上一片唱衰。其實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畢竟和iphone 4 的橫空出世相比,iphone 5的發布會太過于平淡,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我覺得5沒有4好看。即使在今天的我看來,拋開輕薄與屏幕尺寸不談,我依然覺得iphone4遠比iphone5有氣質,尤其是黑色的4,側面美爆了。同年的11月,諾基亞Lumia920發布,支持NFC、支持戴手套操作、支持無線充電、支持光學防抖、支持熄屏時鐘,加上與眾不同的WP系統及廣大的諾基亞情懷用戶,在貼吧可謂搶盡了風頭。發布后的一段時間,本想去手機店體驗一下920,然而,大部分手機店根本就木有諾基亞,盡管好多手機店還掛著蘋果三星諾基亞的牌子。還記得,當時諾基亞在網上的風頭頗有種王者歸來的趨勢,甚至有好多人覺得周杰倫會代言Lumia920,畢竟小十二發布前曝光的幾首歌大受好評。不過嘛,我覺得不大可能,王者歸來可不是對周杰倫的贊譽,而且諾基亞王者歸來還是不確定的事,雖說我挺看好。然而,那一戰,諾基亞并沒有打贏iphone5與三星s3,WP實在太拖后腿。自那以后,便對諾基亞不抱太多希望,反倒看好被拋棄的MeeGo遺孤——Sailfish。MeeGo在貼吧是有許多鐵桿粉支持的,甚至有被神話。而MeeGo被諾基亞拋棄后,一些諾基亞員工離開諾基亞成立Jolla公司,繼續對MeeGo進行開發,將其名字改外Sailfish。所以,Sailfish本身就是一個有情懷的系統,自然有許多對前諾基亞粉支持,那些人對諾基亞拋棄MeeGo感到非常失望。但是非常不幸,情懷與理念并不能成就Sailfish,Jolla在前段時間已經宣布破產。諾基亞聊得有點多,甚至跨越了幾年。其實諾基亞從來就不缺粉絲與宣傳的,諾基亞就像項羽。拋棄MeeGo投奔WP就好像項羽鴻門宴放過了劉邦。有人說,諾基亞早點加入Android就沒三星什么事了;也有人說諾基亞加入Android也沒有用,因為摩托羅拉照樣死了。我覺得,2011年或之前諾基亞加入安卓的話,現在的銷量應該介于三星與華為之間,但利潤肯定比不上三星。
13年暑假,在HTC 609d、HTC 8x、小米2s、小米2A、Nexus 7二代徘徊,最終選擇了Nexus 7,很簡單,因為HTC 609d續航很差拍照也一般;而盡管騷紅色的HTC 8x金屬感與握感極佳,但其搭載的WP系統太多小問題,無法滿足日常;小米2s剛降到1699,但是還得搶;小米2A則屏幕有點大,而且不如2s好看;最后選擇Nexus 7二代是因為Nexus系列口碑不錯,而且Nexus 7二代搭載了視網膜屏,價格還很便宜,32G版本才1800左右,同樣的價格,我為什么要買配置低屏幕小的手機呢?于是便打算入手Nexus7平板。觀望了十來天,最后在入校前兩天1780入手,差不多是那前后一段時間里最便宜的時候。
拿到平板簡直興奮愛惜,即貼膜又帶套,整天捧著平板玩。那是我接觸安卓app最為密集的一段時間。用上FqRouter,在Google Play上下載了好多新穎的app。我甚至還OTG外接無線鍵盤下載了一個編譯器在平板上照著書寫代碼!!!
就在這年暑假,Google還發布了Moto X,這讓我對Google的喜愛到達了極點。Moto X,4.7英寸的屏幕,分辨率720*1280,窄邊框、弧形后蓋,帶語音喚醒......4.7英寸的大小配合窄邊框及弧形后蓋差不多是普通人單手操作的極限,而720p剛好夠視網膜屏。驚覺自己與Google理念如此相近,瞬間淪為Google迷,而Moto X直到現在還是最驚艷到我的一部手機。雖然當時三千多買不起,雖然市場反應不算太好,但這種理念與設計讓我一直向往著Google。
10月份Google發布了由LG代工的Nexus 5,一切都好,配置也足,價格也是合理的,但只是平平淡淡而已,于我來說無法與Moto X爭艷。差不多這時候,蘋果發布了iPad mini 2,屏幕分辨率達到視網膜級別!加上其外觀做工,當時真想賣掉我的小七加1000買臺mini2。對了,這里必須提一句,這一年6月我瘋狂地看喬布斯演講及發布會的視頻,瞬間淪為喬粉。蘋果9月份的發布會發布了5s與5c,之前大家都預測5c是廉價iPhone,在兩千到三千的價位,沒想到配置和5一樣居然還要四千多!
Pass pass pass。來到2014,年后開學,小米與魅族爭相降價。魅族其實不在考慮之列,一是因為小米2s長得也還可以,二來是因為用過MX2的同學反映魅族小毛病太多而且跳水太快。于是1299入手了電信版的小米2s,三清之后弄成3網版,支持電信2/3G,移動聯通2G。初次使用旗艦機還是非常喜愛的,雖說是一年前的旗艦機。純黑屏幕與前面板若為一體,屏幕顯示極為細膩,后蓋略微弧度,加之屏幕4.3英寸不算太大握起來很不錯,拍照也遠勝之前辦寬帶送的三星。最為驚艷的自然是MIUI,無需再解鎖刷機Root了,什么殺毒軟件應用商店一切都不用管,自帶的全搞定,極為省心,所謂一入MIUI深似海啊。還有它的主題商店也很不錯,為此我還又學了會兒PS以制作主題。對了,那年年中,小米在站酷發起了一次主題比賽,優秀作品好像是3000名,入圍優秀作品的就有1000大洋的獎勵,于是我做了好多個主題,最終沒有一個入圍~~~說起來還真傷心,因為我想要是入圍了一兩個就可以去廈門玩玩了~~~
再說14年暑假,小米終于發布4G手機了!那時4G絕對是最大的賣點,其次才是指紋識別。我記得很清楚,那是8月16之前,小米發布了紅米1s和紅米note,于是我手持小米2s很輕松就在發售那天搶到了紅米1s,好興奮,終于可以體驗到4G了!對了,順帶一提,那年5月一加初露頭角,好像是拿了高通801的首發,而且還支持移動4G。而8月16號發布的小米4一個勁地聊鋼板,且移動4G版還要9月份才有。。。
4G初體驗,移動網速從20KB/s跳到了最高8MB/s!!!瀏覽網頁,看網易新聞什么的再也不用等待加載了!臥槽,果真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不過,這紅米1s實在是。。。丑!大灰屏、相機渣、4.7英寸寬邊框,丑且握感差,用了個把月真的無法忍受。
9月蘋果照常發布了iPhone 6,果真是白帶異常+突頭!!!那時貼吧有人翻出海爾的某款手機,背面幾乎和iPhone 6一樣,然后說什么蘋果抄襲海爾。我自然是不認可抄襲一說的,因為蘋果的設計師要是看到海爾這手機后背,無論如何是不會采納這白帶異常的。總之,蘋果6這后背是丑驚我了,大賣是必須,因為用過4.7英寸手機的人都知道:再也回不到4英寸了。不過,體驗之后,發現iPhone 6握感極佳,好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和魅族的MX4握感媲美。
這里聊一聊握感。先說一下同時期握感極差的手機:4.7英寸的紅米、5英寸的小米4、5英寸的錘子。再說一下同時期握感極佳的手機:4.7英寸的三星Galaxy alpha、4.7英寸的iPhone 6、5英寸的魅族MX4、5英寸的華為P7。所以,握感和屏幕尺寸并沒有太大關系,那些握感差的手機通常是又厚又方(側邊)。握感好的手機通常薄、窄邊框、側邊帶弧度。因而單手模式并沒有什么卵用(這自然是后話)。
九月份,被一部手機所驚艷到,三星的Galaxy alpha。全金屬機身、4.7英寸720p屏幕、超窄邊框、7毫米不到、119克,且日常防水,帶心率檢測、指紋識別,相機極其優秀。所以啊,那段時間流行開一句話:蘋果越來越像三星,三星越來越像蘋果。鑒于其3000+的價格,并沒有購買,之后不久買了臺別人用過一個月的華為P7,1700入手。簡單說,還是很喜歡這部手機的。當時想換手機,但最多只能預算2k多一點,因此沒有選擇Galaxy alpha,榮耀6的塑料邊框直接pass,小米4和錘子T1又厚又重,而且錘子還在3000價位(在圖書館見過有人用T1,氣質真的完爆小米4),二手的5s價位倒是合適,不過4英寸屏幕實在無法忍受,我從4.3的小米2s到4.7的紅米1s才一個月,看到同學的小米2時就無法接受這么小的屏幕了。而店里體驗了下華為P7,做工、顏值、輕薄、相機都挺不錯。那時華為EMUI3.0才發布,某些榮耀6帶的還是EMUI2.+的系統,對比了下,EMUI3.0比EMUI2.0美太多了,整個UI差不多跟上當時的MIUI了,而且每天都更新的解鎖畫刊非常贊。但P7兩個缺點:耗電太快,性能太差。輕度使用才能勉強支撐一天,而性能還不如我之前用的紅米1s。所以,此后,我是不大相信麒麟處理器的。當時,華為正推出極其火爆的Mate 7,帶背部指紋解鎖。不過我不大喜歡,一來太貴,二來屏幕太大,三來當時指紋識別還沒被大炒而且也不相信Android的指紋識別能做得怎么樣。
14年接近年末的時候,魅族發布了MX4 pro,而隨后華為發布了榮耀6plus,因為幾個月前蘋果發布了6plus。魅族真是把噱頭玩足了,2k屏、三星處理器、正面的指紋識別、hifi音質。真的,說得我當時好想買,買來再賣掉穩賺啊,但是壓根就沒搶到,而后來MX4pro曝出各種問題。再說這榮耀6plus,搭載了雙攝像頭,還曝了張極地冰雪的樣張,看起來好牛逼的樣子,口號是“雙眼看世界”,其做工與材質延續了華為p7而不是榮耀6,所以倒是挺看好這部手機的。然而,發售后不久,網上都反映拍出來的照片還比不過蘋果5s。。。
來到了2015。本來在想小米note是2014末呢還是2015初呢,百度了下確定了是2015,哈哈哈。小米note,至今為止小米唯一一款驚艷到我的手機。抄襲iPhone 6plus 自不用說,發布會上也一個勁的提起蘋果6plus。但是!!!小米note沒有白帶異常,也沒有突頭!2.5D的正面玻璃加3D的背面玻璃,簡直氣質到一個新高度,而且,默認的鎖屏壁紙美爆了!5.7英寸的屏幕卻有著比蘋果6plus還小的三圍,體重量才159克!說點題外話:真的,蘋果7s plus 可以做成小米note樣,回歸玻璃,加寬后蓋弧度,至今蘋果plus系列的握感真的太差了。總之呢,非常期待小米的這款手機,就差錢了!
還是2015,這次又是年后。可能有人會誤解年后這個詞,我所說的年后指的是春節年后,也就是下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年后第一次擁有蘋果的電子產品——MacBook pro。講真,在mac與win筆記本之間徘徊了很久,簡單說是在mac與游戲之間徘徊了很久,最終還是我的學習欲望壓倒了游戲啊,哈哈哈哈哈。蘋果的東西,自不多言,與期待一樣。本來預算5000左右的,游戲本都看了又看了,后來貼吧閑魚一看這價位夠買臺二手的蘋果新款air了,于是開始了解蘋果的筆記本,毫無疑問,retina屏的pro才是我的菜,一來air的配置和屏幕不如pro,二來我喜歡pro的外形,最后7k買了臺用了一年的MacBook pro 865——蘋果的第一款13寸retina屏筆記本,其實嘛,就是最便宜的256G蘋果retina筆記本,哈哈哈,還是窮。艾瑪,回到現在,喘口氣,現在我還在用這臺筆記本在寫“Winter漫聊手機”這一專題,我打算聊完自己的手機史后再一個一個聊手機廠商和系統,哈哈哈哈,要出書,要出書,像他們聊蘋果、微軟、谷歌、IMB等公司寫成書一樣,我要發布到iBook~~
Mac OS 的體驗怎么樣?其實我在決定買之前就在優酷看了Mac OS教程以了解蘋果系統,簡直大開眼界!其實在看教程之前,就已經有了Mac OS比Windows優秀的觀念,一是因為《黑客與畫家》這本書,二是因為對喬布斯的了解。這里必須推薦一個神級軟件:Parallels Desktop。剛開始還常打開虛擬機的Windows用用WPS和玩玩LOL等,一兩個月以后就只有玩LOL才打開虛擬機了。會到現在,突然想起好久沒玩LOL了,艾瑪,回憶是個坑爹貨,我又想打開虛擬機玩幾局LOL了。
轉眼來到了15年下,畢業嘍。7月份初,華為發布了榮耀7,1999,還帶指紋,5.1英寸的樣子,金屬后蓋。京東搶了一下,沒搶到,那就算了。1999買了臺才用了幾天的64G小米note,那人嫌太大。本來我也嫌小米note 5.7英寸太大才去搶榮耀7的,不過到手后把套子一取,竟出奇地貼合手掌,單手還是能夠應付。畢竟驚艷到我的手機,還說說說感受。突然想起2015年蘋果秋季發布會的標語:Bigger than bigger。翻譯成中文就是比逼格更逼格,簡直神了。小米note,顏值在發布會上已經大肆描述過,拿在手里比想象中的還輕,很正很薄,底面、側面都可以立起來。說說缺陷,小米的做工還是有待提高,玻璃后蓋與金屬邊框之間縫隙有點大。對了,同年三星發布了s6 edge,應該是第一款邊緣曲屏手機,其實像極了了正反互換的小米note,不過我倒覺得正面3D還不如背面3D,背面3D至少握感好,正面3D彎曲的顯示效果并不好。但無論如何,三星的s6edge在當時是一款極為驚艷的手機。
再來說同年3月,蘋果更新了MacBook pro 以及發布了new MacBook。new MacBook配備了12英寸的retina屏幕與全尺寸鍵盤,輕薄到沒朋友,邊框及窄、僅有一個耳機口與Type-C接口、壓感觸摸板。高顏值加新概念,相當驚艷,不過價格也居然和pro一樣高,而性能比不上air,所以只能給輕辦公的人用用了。
15年下半年小米連續發機:紅米2、紅米note2、小米4c、小米平板2、紅米3、紅米note3。哦,紅米2是上半年發布的。這么多機子,居然到了年底的紅米note3才開始配備指紋識別!!!而魅族與華為這一年發布的手機幾乎都帶指紋識別了!畢竟小米第一次帶指紋識別,還是想體驗一下的,然而,小米之家摸到紅米note3時,簡直失望!小米2s時代,三星的手機塑料感濃濃的,但小米2s雖然用塑料卻有金屬的陽剛。到了如今的紅米note3與小米平板2,名義上是金屬后蓋,而實際給人的感覺是比三星以前的機子塑料感還要濃。
對了,我們好像忘記了15年的蘋果秋季發布會嘛。作為半夜看直播過來的人,我只記得新款的iPhone采用了和MacBook觸摸板一樣的壓感屏,還有iPad pro!我倒是挺看好iPad pro的,有人說微軟的Surface,而從微軟坑諾基亞的那一刻起我就不看好微軟的產品,微軟無法脫離鍵盤與鼠標。感覺iPad pro就是新一代的美工神器,數位板那東西我沒用過,曾想買,但我很難接受我在這板子上畫圖卻得看著電腦的屏幕,平板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啊,我的天,轉眼就到了16年,好多差不多作死的手機品牌都忘了提。新聞媒體都說16年是VR元年,那我們就來聊聊VR。話說我的VR初體驗在美院的美術館,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晚秋,美術館正展覽虛擬現實,畫作與雕塑都換成了非現實題材,1樓某展廳VR設備好幾個人在排隊等候......呀,到我了,帶上VR頭盔,置身于無邊宇宙,周圍好多小方格,我沿著一個深井看下去,速度越來越快,我放佛正在墜落。。。那時便對VR非常有興趣,一個方塊般的簡陋視頻竟然能讓人體驗到失重!來來來,繼續16年,Cardboard,Google成功的將VR體驗成本壓縮到了百元以下。淘寶幾十塊買了個按Cardboard規格制作的紙盒眼鏡,再翻墻上Google Play瘋狂下載VR app。5.7英寸屏幕的手機放入Cardboard,簡直完美,可以看許多景點的VR照片,還可以玩打雪仗游戲,以及體驗虛擬的3D場景,甚至可以看紐約時報的vr新聞。這里提一下,手機插入式VR適合5-6英寸屏幕的手機,4.7的真的不行,我拿紅米2試過,體驗差太多。不足之處就是資源不多,玩個十來天就發現沒什么app可玩了,以及沒有大型的游戲可玩,這一點可能電腦vr可以滿足。
再說說這后知后覺的小米,居然在16年的5月份發布了無人機!!!顯然看不清形勢啊。無人機?我同學兩年前就在空間秀了吧,現在新聞都幾乎不提無人機了,而小米居然在這個點發布了無人機!!!你像華為和360一樣按照Google的標準做個VR紙盒也比這強啊,再從Google Play 上弄幾個app下來放在自己的應用商店,這不比無人機強?而且幾乎不需要成本啊!
回到現在,回到現在。現在是2016年9月21,蘋果剛發布完iPhone 7,三星還在note 7 爆炸門中掙扎,而華為這一年幾乎沒做出什么像樣的東西,OPPO一如即往地吸引著廠妹,小米暑假才擠出了一個VR盒子、以及一堆紅米,HTC已無人再提,一加3似乎很難搶,索尼的PS VR即將到來,魅族在瞎搞什么根本不感興趣,微軟疲憊得好久沒上新聞,Google前不久的I/O會議上發起了新的VR項目——DayDream。我們先來聊聊iPhone 7,比6好看多了自不用說。對于許多人接受6的白帶異常我也不感到驚奇,畢竟蘋果的其他優點讓他們愛屋及烏了,但是喜愛iPod touch造型的我是無論如何也欣賞不來iPhone 6的后蓋的,黑色的果7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體驗過后,我覺得7最大的改進是把home鍵變壓感了,手感比實體鍵好得多,而且也不用擔心晚上玩手機按home鍵珂珂響的聲音。壓感的home鍵還意味著什么?以后iPhone可以把Home鍵做到屏幕上了!卡片式手機已經不是夢。防水,很好。繼續使用lighting而不是Type-C?傲嬌。取消耳機孔?心急。雖然蘋果的每次改動都很有號召力,但取消耳機孔我是不大看好的。先簡單舉個例子描述下蘋果的號召力吧,幾個月前有消息透露說新款的iPhone會取消耳機孔、搭載雙攝像頭等等,于是一堆國產名牌機便搶先做了,不過在雙攝像頭上他們顯然沒有料準。為什么我不看好蘋果現在取消耳機孔?因為現在的主流耳機都是3.5mm的口子,你突然讓我插lighting口或是轉接頭,為什么?lighting口比圓孔方便嗎?你說藍牙耳機,我承認藍牙耳機會普及,但藍牙耳機目前很缺乏安全感,其一是聽著歌手機被人偷了很難發現,其二是安靜場合聽歌藍牙還沒連上外音已經響起,其三是每次切換外音/耳機比有線耳機直接拔掉麻煩。
好像還有iPod touch與iPad忘說了,簡單說iPod touch屏幕太小了,只能走走拍照和聽歌路線,完全被手機取代了。iPad還稍微好點,在床上抱著玩玩,不過iPad的后置攝像頭有點浪費。另外預計iPod touch 7應該會在17年的暑假發布,期待4.7的屏幕與新設計。可以看到iPhone 6是延續了兩年前iPod touch5的設計,因此我還是很看好iPod touch7會在設計上有新的嘗試,這樣iPhone 8沿用起來也比較平穩。
再簡單說點三星,我的第一款安卓智能機就是三星,最后一款安卓智能機也極有可能就是手頭的這臺三星s7,非常神奇的是,這兩臺設備都在用,而且完好!因此盡管有一段時間極其不喜歡三星,但現在還好,有那么點好感,畢竟我的第一臺三星機到現在都快5年了。當然,轉折點還是Galaxy alpha, 真的是驚艷到了我,雖然alpha表現不算好,但是其理念是與我一致的,正如Google的Moto x 第一代。說說三星與蘋果的差距,系統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三星的ROM比原生有余比MIUI不足,與iOS更是有差距。此外,s7的做工比iPhone7差一點點,正常燈光下的自動模式的噪點控制也比果7差一點。不過,如今的蘋果卻很像上個世紀90年代的微軟。先到這,像蘋果這樣的公司以后還得詳細聊聊。
另外,小米、華為、錘子、Google、魅族、HTC、索尼、三星、LG、諾基亞、摩托羅拉、步步高及其子公司、Android系統、iOS系統、WP系統、黑莓、手機交互的演進、手機屏幕的演變、每個時期用戶對手機的注重點......等等,以后都會在Winter漫聊手機專題聊到。
2016年9月15 -2016年9月21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