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星期天最盼望的就是到老縣城里去買冰棍吃。
? ? ? 跟著大點的女孩子,一起去縣城玩。出了村,一路打打鬧鬧,沿著長長的老街,兩邊都是鋪面。一家做鞋的鋪面,擺著自己做的布鞋,白邊黑面,精心制作,簇新簇新的擺在柜臺上,一個干瘦的老頭戴著老花鏡永遠都坐在那里做著鞋。
? ? ? ? 再往前走就是理發(fā)鋪,總是掛著半個門簾,前面一個轉(zhuǎn)著圈跑馬燈不停的轉(zhuǎn)著,里面總有剃不完的頭,刮不完的胡子,胡老板總是拿著閃閃發(fā)亮的剃須刀嚇唬小孩子。他會拿著剃刀在長長的皮子上把刀磨一磨,給躺在椅子上的老主顧用一個小刷子把臉上刷上白白的肥皂泡,再細致入微的給顧客刮胡子,這就是老鋪,老板,老主顧。
? ? ? 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去前面的門市部里買冰棍吃。全縣城就這一家賣冰棍的,連空氣中都充斥著冰棍香甜的奶油味道,太棒了。小時候覺得,這應(yīng)該就是幸福甜蜜的味道吧?2分錢一根冰棍,吃的時候小心翼翼的,總怕一下子就吃完了,記不住吃冰棍的滋味。吃完冰棍,小竹簽子攢起來,就是孩子們的玩具,這才是我們一個夏天的游戲道具。
? ? ? 老街的前面是一個賣石頭餅的,做石頭餅的是小兩口,男的總是穿著一個小褂,忙忙碌碌的進進出出。鍋里面是紅棗大小的石子因為長時間用油浸漬,呈現(xiàn)出油光發(fā)亮的黑色。麥色的面餅呈橢圓形,放進加熱的石頭里面,出來的石頭餅既有石頭的形狀,又有面食香酥的味道。每次和大人上街,總會纏著大人給買個石頭餅餅解饞。
? ? ? ? 老街的北面,是幽深的小巷子,估計以前出過秀才,就被叫做秀才巷。大家之所以去小巷深處,是因為最里面有一家打燒餅的,這是本地獨特的面食。發(fā)面,搟成稍厚的面餅,把提前炒好的小茴香籽和在油里面炒黃色的油面和咸鹽,卷到面餅里面,在鏊子上面烙成半熟中間蓋上“福”字的烙印,再放入特制的爐子里面,烤的焦黃,外酥里嫩,冬天拿到手里就是個暖手寶。本地風俗,誰家媳婦生孩子了,必定要打燒餅給坐月子的媳婦吃,這時候,來的人一定會吩咐多放點小茴香和油面的。
? ? ? 吃飽了,走累了,必定要找個歇腳的地方,新華書店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去處,往往是看的時候多,十有八九是不會買的。新華書店的書就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上學(xué)以后的許多故事都是來源于當時的閱讀。所以,這也算的上是童子功了。
? ? ? 老城里最大最好的飯店叫紅旗飯店,雖然很大,很排場,不過一般人是不會去吃飯的,因為吃飯不只是有錢,還要有糧票,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一定不知道糧票這種東西,那是那個物資匱乏時期特殊的產(chǎn)物。我只隨大人去吃過一次飯,應(yīng)該是當時吃過的最好的飯——肉臊子饸絡(luò)面。這也是本地的特色了。油炸豆腐,酥肉,海帶,黃花菜,雞蛋,勾芡,這樣的面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了,可是,還能吃出當時的味道嗎?
? ? ? ? 老街已經(jīng)留在回憶,小巷依然飄著香味,過去的時空之門一旦打開,我發(fā)現(xiàn)歲月無聲,往事如風,一切已成回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