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閱讀類app幾乎是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而出現,至今大概有接近10年的歷史。在一個如此成熟的領域,會不會有什么全新的玩法?在本文中,我將帶你領略剛過半歲生日的網易蝸牛讀書,看看網易的產品經理如何舊瓶裝新酒。
目錄
蝸牛讀書:看網易如何舊瓶裝新酒
一、解構蝸牛讀書
1.1 亮點與核心流程
1.2 功能架構
1.3 業務形態
二、新增功能點:問答
2.1 功能架構和業務邏輯
2.2 頁面流程和重要頁面原型
三、后續迭代方向
關于我
終端:榮耀V9
版本:蝸牛讀書1.2.0
一、解構蝸牛讀書
本章依此分析蝸牛讀書(簡稱:蝸牛)的亮點與核心流程、產品功能架構以及業務形態,以此作為基礎,為后文分析指明方向。
1.1 亮點與核心流程
本節分析蝸牛的亮點、閱讀類app的核心流程,為后文打下基礎。
1.1.1 亮點
1 時間計費
蝸牛的計費方式為購買時長。用戶每天可領取1小時免費閱讀時長,不可累積,時長不夠可購買,最小購買單元為1天。
根據蝸牛產品策劃的說法,選擇“時間”作為消費對象,是因為他認為,如今人們稀缺的并不是選擇/機會,而是時間。人們面臨物質的豐富,卻面臨時間的稀缺,稀缺的東西是可以販賣的,因此蝸牛讀書選擇售賣“時間”。
2 價值閱讀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蝸牛瞄準的核心需求為“價值閱讀”。他們認為,只有將一本書讀完了,這本書才是有價值的。以“書籍”為消費對象的一個弊端在于,人們很可能買了書之后,就存放起來,再也沒去看第二眼。
蝸牛希望通過每日不可累積的1小時閱讀時長,結合特意設計的書桌功能(下文會講),督促用戶以讀完一本書為目標,堅持每日閱讀,完成價值閱讀。
3 領讀
作為閱讀App,書籍是最基礎的內容。蝸牛讀書在引進書籍時,專注【優質出版好書】,專注互聯網、財新、科技、創新等價值閱讀領域,鼓勵用戶在閱讀中自我增值。
在對基礎內容進行界定后,蝸牛讀書設計了以推薦書籍為導向的“書評”,作為新的內容載體。書評內容包括文學點評、人生感悟、觀點、哲思等,在想讀者表達觀點/想法/啟發/知識/態度的同時,推薦系列書單。
在1.1.0版本中,蝸牛新增了“領讀”主頁,符合某類標準的“書評”,將出現在這個頁面上,作為內容供用戶消費。詳情可參考另一篇文章:【蝸牛讀書】“領讀”的冷啟動
在1.2.0版本,基于書籍展開的“問答”內容也被收入領讀中,具體在后文展開。
4 問答
提問/回答(后簡稱問答)是1.2.0版本中新上線的功能,替代了原有書籍評論的功能。用戶可以基于書籍進行提問,或者回答他人的問題。比如在《明朝那些事》這本書中,有書友提問“徐階為什么不殺嚴嵩?”,截止到9月11日,已有11個書友回答了這個問題,其中有2條回答質量頗高,引證據典,邏輯清晰。
問答功能讓我聯想到了大型同性異裝交友平臺某乎的內容組織形式。某乎是基于主題組織問題,用戶圍繞著主題和問題,分享自己的觀點、想法和論述,是一個活躍的UGC社區。而蝸牛的問答基于特定書籍展開,未來也有朝這個方向發展的潛力。
1.1.2 核心流程:找書-讀書-輸出
蝸牛屬于閱讀類app。如下圖所示,該類app的核心流程為“找書-讀書-輸出”。因此,專注優化該流程,將極大地提高用戶體驗。
在最新的1.2.0版本中,蝸牛優化了閱讀器,并新增了問答功能。前者提高了“讀書”時的體驗,后者提高了“讀書”和“輸出”時的體驗。
后文將重點分析“問答”功能,這里暫且不表。

在優化該流程上,各家有各家的玩法。比如微信讀書,瞄準“社交”這張牌,通過營造“炫耀讀書進度”的氛圍,增加用戶讀書的動力,降低閱讀的門檻(相比于其他娛樂,讀書還是比較枯燥的)。
1.2 功能架構
圍繞著優化“找書-讀書-輸出”這個流程,蝸牛的功能架構和重要功能點的設計也是獨具匠心。值得一說的功能模塊包括領讀和書桌。

1.2.1 領讀
領讀旨在優化“找書”和“輸出”。在最新的1.2.0版本,用戶可以在領讀中瀏覽由蝸牛讀書內容運營人員篩選的“書評”和“問答”,其中問答是該版本新增的內容。
書評針對“找書”和“輸出”。書評的用戶主要分為兩類:領讀人、核心用戶。領讀人撰寫專業的書評,并附上書單,幫助用戶尋找書籍。核心用戶通過撰寫書評,逼迫自己深入思考,吸收消化自己所讀,讓閱讀過程更有價值。
問答的內容基于特定書籍組織,主要針對“閱讀”和“輸出”(這在下文會展開),但在領讀模塊中主要針對“找書”,原理類似微博的熱搜:問答多的書籍,是熱度高的書籍,讀者很可能感興趣。

1.2.2 書桌
書桌旨在優化“找書”。其設計理念可以用“斷舍離”來闡述。書桌頁只會顯示用戶最近正在閱讀的3本書,減少用戶的選擇,使其更加專注。
用戶收藏的其他的書籍被放入“我的書桌”,進入的流程為“書桌->點擊我的書桌->進入書桌->找收藏的書”。通過增加流程,提高用戶在書桌找書的成本,逼迫用戶減少選擇,更加專注。

1.2.3 問答
問答旨在優化“讀書”和“輸出”,是蝸牛1.2.0新增的功能點,替代了老版的“書籍評論”功能。用戶可以基于某本書提出自己的問題,或回答他人的問題。
通過帶著問題閱讀,或者回答他人的問題,用戶能夠加深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認知,甚至再創作。

1.3 業務形態
蝸牛本質上還是內容+工具型產品,內容屬性更重。其提供的內容包括:書籍、書評/書單、問答;提供的工具為閱讀器。
在整個內容生態中,用戶可按生產者/消費者來分類
領讀人是內容生產者。這批用戶是書評/書單的主要貢獻者,一般為KOL、大V或職業的內容生產者。他們為核心用戶和普通用戶提供優質的書評和書單,方便他們找書。核心用戶也會生產書評/書單,但平均質量相對較弱。
核心用戶身兼兩種屬性。他們本身是閱讀愛好者,閱讀時間高于平均水平,積極撰寫書評、提出或回答問題。這批用戶是蝸牛內容生態未來的中堅力量,需要好好引導、培養和關注。
普通用戶為內容消費者。他們是整個生態中占比最大的一群用戶,通過恰當的引導,可以被轉化為核心用戶

二、新增功能點:問答
如果把問答這個功能點視作產品,那這個就是一個內容產品。普通用戶消費內容、核心用戶生產內容。從優化主流程“找書-讀書-輸出”的角度,該功能強化后兩者,并讓蝸牛具備了成長為內容社區的潛力,這在上文1.1.1和1.2.3已有相關分析,在此不贅述。
本章主要目的是解構問答功能,將依次拆解其功能架構和業務邏輯,并畫出其該功能涉及的頁面流程和部分重要頁面原型。
2.1 功能架構和業務邏輯
將問答視作內容產品,則其功能建構主要分為兩個:生產內容和消費內容。生產內容包括:發布新問題、回答已有問題、回復答題者;消費內容包括查看問題和查看回答。
上文對蝸牛的業務形態分析中已經提到,問答的主要用戶應該是核心用戶(內容生產)和普通用戶(內容消費)。而領讀人更可能作為運營人員的運營工具,用于該功能點的推廣。

問答的入口有三個:書籍詳情頁、書桌、書籍正文頁。其中,書籍詳情頁功能最全,書桌功能最簡單。

問答的業務邏輯如下圖所示。
提問
提問者可以通過兩個入口:書籍正文也和書記詳情頁,發起提問。其中,書籍正文頁為主路徑,因為用戶在蝸牛上停留最長的頁面是書籍正文頁,畢竟來這就是為了讀書。其使用場景如下:“在閱讀正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困惑,自然而然地提出問題”。
回答
回答者可以通過三個入口:書籍詳情頁、書桌-在讀書籍和書籍正文頁,查看問題并回答問題。其中,書籍詳情頁為主路徑。在這里我假設了一個專門去答題的用戶,該用戶會通過分類/搜索等功能查找自己想要回答的書,進入書籍詳情頁,查看并回答問題。
瀏覽/回復
瀏覽/回復者可以通過三個入口:書桌-在讀書籍、書籍詳情頁和書籍正文頁,查看問題并回答問題。其中,書桌-在讀書籍為主路徑。這里我假設用戶對最近正在閱讀的書產生的問答最感興趣,而書桌是瀏覽在讀書籍的入口。

2.2 頁面流程和重要頁面原型
2.2.1 頁面流程
蝸牛問答功能的三個重要入口為書籍詳情頁、書桌和書籍正文頁,該功能專有的頁面有“所有提問頁”、“問題Y的回答頁”、“問題編輯頁”、“回復編輯頁”等、“邀請人回答頁”。其頁面邏輯如下圖所示。

書籍詳情頁功能最為全面,用戶可從該頁面直接進入“所有提問頁”查看所有問題、“問題Y的回答頁”查看問題Y下所有回答、“問題編輯頁”編寫問題。

書桌功能相對簡單,主要用于進入“所有回答的彈窗”查看所有的回答。書桌上有三本在讀書籍,停留在其中一本,并點擊“回答”,就會彈出“所有回答窗口”。點擊回答,將進入“問題Y的回答頁”

書籍正文頁主要用于進入“所有提問頁”提問或查看問題。點擊正文頁右上角“提問”按鈕,將進入“所有提問頁”

在“所有提問頁”,用戶可以進入“問題Y的回答頁”查看問題Y的所有回答,也可點擊底端的提問窗口進行提問。點擊后彈出“問題編輯頁”,用戶可以編輯問題,并邀請他人回答。

在“問題Y的回答頁”,用戶可以回答、轉發問題。在這里有一個交互上的小細節,當頁面下滑至“共XXX個回答”下方后,該頁面的頂部將顯示目前頁面頂部回答的序號,以及總回答數。此外,還提供了“下一條”按鈕,點擊按鈕可直接滑到下一個回答。

三、后續迭代方向
蝸牛是一個典型的小而美的應用,在網易爸爸的體系下,能夠爭取到的開發資源我猜是挺有限的。因此,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圍繞主流程進行優化是較為理性的選擇。
在1.2.0版本中,蝸牛開發了新功能提問,提高“讀書”和“輸出”的體驗,并衍生出基于特定書籍的衍生內容;優化了“閱讀器”,提高了閱讀正文時的體驗。
在后續的迭代中,蝸牛應該重點關注“問答”功能的使用情況,通過數據埋點探究用戶對該功能的使用路徑,對相關流程進行優化,目的在于引導更多地人使用問答功能,提高使用率。當流程與用戶體驗被優化到一定階段,且基于問答產生的相關內容也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著手探索UGC社區的構建。## 標題 ##
在“閱讀器”這塊,考慮到“看書”體驗的優化已經接近天花板,邊際收益遞減,因此建議蝸牛盡快開發“聽書”功能,解決用戶雙手不方便時的讀書需求,比如擠地鐵、公交等通勤場景。雖然該用戶群占比較少,但目前蝸牛并沒有提供任何解決方案,所以推出“聽書”功能,效果立竿見影。

關于我
作者研一黨,東南大學,2018屆畢業,求職意向為產品經理或運營。求包養,求關注。
姓名:李璟
郵件:lj90s@qq.com
實習經歷:方正證券,行業分析師,2017/01~2017/07
培訓經歷:網易微專業:《產品經理》、《產品運營》、《全棧新媒體運營》
簡書賬號:ljlovecat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主頁:ljlovecat
系列文章:【蝸牛讀書】“領讀”的冷啟動
如果你對本文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你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或者通過微信與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