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之聲,吹之撫之,皆使人沉醉,但都比不上書聲。手執(zhí)一本書,或立于風(fēng)中,或坐于圖書館,或獨倚窗欄,或靜靠一樹。凝聲靜氣,此時便可傾聽書的聲音了。
他像一位孤獨哀怨的詩人,獨倚望江樓,卻過盡千帆皆不是。他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雅;他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邁;他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的無私奉獻(xiàn);他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
傾聽一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傾聽書的聲音,我看到了馬爾克斯的孤獨;看到了韓寒所理解的生活;看到了海倫·凱勒對光明的渴望;還看到了村上村樹對寫作的熱愛……
傾聽書的聲音,我在《百年孤獨》中,明白了孤獨的可怕;傾聽《我所理解的生活》,我明白了存在好的是無法改變的,但讓什么存在是能去努力的;傾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對各種挫折;傾聽《挪威的森林》,我明白了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實。
書之聲,如風(fēng)聲,如鳥語,如蟬鳴。它蘊含著萬物的情感,它表達(dá)著人生的種種喜怒哀樂。書之聲,使我感受人間百態(tài);書之聲,是我們?nèi)松膮f(xié)奏曲。
傾聽書的聲音,其實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