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全國各地都開啟了“燒烤模式”,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信息,近日全國已有30多個地區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新疆吐魯番甚至超過49攝氏度!
俗話說“熱在三伏”,沒錯,入伏之后的這段時期就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光了。雖說現在有空調,可以隨時告別悶熱,但身體也失去了借天地之勢進行自我調節的機會。其實三伏天是一年里最寶貴的“出汗季”,陽虛體寒的人尤其不能錯過,抓住機會把陰寒邪氣趕跑。
夏為陽? 調理身體最佳時
《內經》中提到:“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古人認為陰陽之氣隨著四時季節的變化而消長,這也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是春夏養護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秋冬養護陰氣,以適應收藏功能的需要,如此順從自然變化規律來生活,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順從“春夏養陽”這一原則,可以達到“冬病夏調”的作用。在夏季病情緩解時,糾其陰陽之偏,溫益其陽,則冬季病情可減輕或不發,這就是春夏的“養生”“養長”以供奉“秋收”“冬藏”之用的道理。
因此,三伏天艾灸,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膚的表面透達到我們的經絡,同時因為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系,又能使陽氣通達到五臟六腑,調動全身的陽氣生發。而人體陽氣充足,則不易被邪氣所傷,能最大限度祛除體內沉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三伏灸 驅除外邪保健康
艾灸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夏季,此時人體陽氣布于體表,人體腠理開泄,再加上艾灸補元陽,故而三陽相加,能起到以下作用:
1
祛濕散寒
中醫認為,“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夏季,許多人體內寒、濕氣重,艾灸補充的是元陽之氣,可以祛濕散寒。
2
延年益壽
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扶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氣,是生命之本,艾灸扶陽可使元氣大增,促進生命活力。
9
修心養性
長期堅持艾灸調理可以讓體內陰陽平衡、經絡變得通暢、氣血正常運行,從而使身心歸于和諧。
雖說現在是最熱的三伏天,可是還是有不少人是移動的“冰箱”,也即是說體質偏寒。現代人的毛病大部分是由寒性體質所致,由于起居與飲食習慣的不當,使得寒性體質的人一抓一大把,而艾灸可以補充陽氣,從而改善寒性體質,適合99%的人做!特別是對以下人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體虛人群
體虛人群容易患病,因為他們體內陽氣不足,難以抵制邪氣的入侵,而艾灸產生的熱力可以疏經絡、活氣血,能夠有效地振奮陽氣,驅散體內的邪氣。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命門,可增強體內正氣。
2
兒童
兒童因脾胃沒有發育完好,加上肺弱,因此易患感冒、咳嗽甚至哮喘等跟脾胃有關的病癥,可以給孩子艾灸身柱、大椎、涌泉、中脘、命門等穴位增強孩子免疫力。
3
女性
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血虛。寒邪進入身體后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而艾為純陽性,可以迅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散發活力與魅力。艾灸關元、氣海、水分、三陰交等可散寒補血。
三伏灸 注意事項
艾灸時間及頻率
1、每伏第一天,艾灸效果為最佳;
2、午時前后是最佳調理時間,其次是上午10-11點的時候;
3、“三伏灸”是個連續鞏固的過程,貴在堅持。
不宜艾灸的時候
1、飯前后1小時,不宜施灸。
2、激烈運動后不能施灸。
3、孕婦禁灸。
4、身體發炎破皮部位禁灸。
5、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太渴、醉酒,不宜施灸。
6、現代中醫禁灸的穴位。
三伏灸 飲食搭配
三伏期間養生,除艾灸外,飲食的搭配也十分重要。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同時多補充夏天的時令蔬菜、新鮮水果,用來補充水分。
飲食四忌
1、忌煙、酒。
2、忌辛辣之品,如肉桂、花椒、狗肉、羊肉等,以防燥熱內盛,暗耗津精。
3、忌大量進食海鮮、鴨肉、鵝肉、苦瓜、西瓜等寒涼之品,以免引起過敏、脾胃虛弱或減弱調理的效果。
4、忌肥甘滋膩之品,如紅燒肉、炸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