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書人說,譚伯牛2003年左右的時候在天涯上發帖,轟動一時。
一個對歷史感興趣的史學愛好者,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對歷史資料的實情解讀。
譚伯牛·《戰天京》
翻了一下“蘇州殺降”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講李鴻章的手下在接收了蘇州城幾位太平軍將官的投誠之后,又很意外的把幾位降將給殺了。
“反常即為妖”,這事不合常理,定有蹊蹺。
譚伯牛還原真實邏輯的手法就是找到與這件事有關的真實史料,然后拋出來,一點一點分析推斷,如果看了張五常經濟解釋的話,就明白這其實是在查找局限條件。
李鴻章的手下為何要殺已經投誠了的對手,投誠的對手為何被殺,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的面。
“世上沒有無緣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李鴻章一方的利益團體主觀上需要盡快拿下蘇州城,而蘇州城內部的利益團體分裂,于是才選擇了主動投誠,但投誠是需要談條件的,重大的利益分割面前互相談條件,必須要有一個第三方做擔保,擔保人是戈登,可能戈登確實符合雙方的預期。
最終的殺與被殺到頭來還是利益之爭,太平軍一方提的條件不是李鴻章一方能滿足得了的,于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就變成了“黑吃黑”,面子上先答應了,私下里再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