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術咨詢公司是做什么的?
幾乎每個成功的IT技術咨詢公司,例如:
1.Infosys
2.Accenture
3.Avanade
4.Intride
5.Thoughtworks
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擅長的領域,以thoughtworks(TW)為例,其業務模式是通過咨詢幫助改善企業的IT組織,改進軟件開發方法,以軟件帶動企業業務發展,主要業務可分為:技術咨詢和定制化交付。其中定制化交付占了咨詢公司收入的大頭。
技術咨詢
**IT組織優化: **通過敏捷和精益之類的項目和組織實踐,提高組織的交付或者創新能力
**技術咨詢: **通過系統自檢、架構審查與指導、SOA策略為客戶提供多方面的實用建議
**測試策略: **幫助客戶重新審視和思考其測試策略,通過將測試完整地引入軟件開發過程,幫助客戶提高軟件的質量、軟件的可預見性和可靠性
**客戶體驗: **通過卓越技能駕馭各種常見的技術,幫助客戶交付創新力及功能性并舉的產品
定制化軟件交付
一般是和客戶一起完成一些定制化的軟件項目交付。
在這類公司內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主要有哪些工作(員工)分類?
由于這類公司一般都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所以員工的職能更多的是一種在某個時間段內所處的角色。大部分員工都會在不同的角色間轉換。
一般的角色設定通常是:
1.根據業務需求設定角色再找到符合這個角色的人選
2.因人設崗,因為個人意愿和資質,為了發揮其作用,專設此角色
對于以上的業務類型,自然的就會有這些角色,例如:
1.敏捷、精益咨詢師
2.應用開發工程師
3.運維
4.項目經理
5.測試
6.HR
7.UX
不同工作需要怎樣的背景和技能?
這些角色雖然和大部分軟件公司差不多,但是TW的一個特點是這些角色并不固定對應某個人,有很多角色甚至沒有專門的團隊,只是因為你做了這個工作,所以你是這個角色, 比如:
項目經理一般只是團隊中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同時來做這些工作
運維,在TW又叫做開發自運維,其實還是整個團隊自己來運維自己的開發的項目
所以其實是盡量鼓勵每一個人去掌握全棧的技術,對軟件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
1.全棧當然是每個人的理想,但是之所以在TW是現實可行的是因為:
2.每個人在一個項目上平均會持續有3~6個月時間,下一個項目可能完全是不同的領域
3.每個人的每份工作結對完成,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知識傳遞,你還要鍛煉口才不停的說服你的pair
4.每對pair每2~3天換一次工作內容,上下文傳遞
工作中能接觸到怎樣的同事和客戶?
一個詞概括:五花八門。同事:有能拍電影當導演的,公司內有自己的樂隊,有各行各業轉行過來的,有在公司內搞八卦雜志的,有在公司自己釀酒的。每次新同事介紹,都有各種料去挖掘。雖然限定在IT領域,但是由于現在IT技術滲透范圍之廣,TW所面對的客戶范圍之廣是我們自己都無法預知的。其中,地產、銀行、保險和電信都是大客戶。
整體過程中自身會有怎樣的提高?
其實這種類型的咨詢公司像極了理想中的一個創業孵化器:
- 平時都是一個個獨立的項目為單位的團隊和工作內容
- 聚集有想法的geek
- 喜歡hack各種奇思異想
- 喜歡挑戰,不怕失敗
交流的效率
交流的深度:
每天對于自己工作的任何想法和片段都得時時刻刻的去跟別人交流。因為pair,你會很自然的體會到,即使你覺得多么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不一定會就這么想。你的所有自認為的奇思妙想必須先通過一個語言上得論證,說服別人才能最后體現在工作結果中。極大的避免了閉門造車和潛意識里說服別人的方式是提高嗓門而不是講道理(想想成天高嗓門最后你肯定會學會別的說服方式)。
交流的廣度:
由于項目的跨度大,而不同項目的同事就在隔壁桌子,甚至很可能很多別項目的同事就是你上個項目里一起工作過的。很難不在閑聊或者吃飯的時候聊起來別人在忙什么,往往是分別幾周,你已經聽不懂別人新研究的高大上的東西了。好奇心和顯擺心驅使,很多人會要求分享或者分享。由于大家都是比較熟識的同事,所以提問,反饋都可以比較直接。其實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大部分時候,不在于工作時間長短,而在于知識獲取和積累的效率。在有條件的時候,當面交流還是最有效的知識獲取來源。關于交流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不定期舉辦的hackday和各種業余項目了。當各種天馬行空得想法被提出來,甚至連提出者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現實的想法的時候,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總有人出來說:我知道。而這個人還是非常熟悉的同事。
在最近的一次慈善主題的hackday上,在2天時間里面就完成了一些包括硬件、手機app、微電影宣傳片、NGO組織接洽的項目。
在我們業余發起的釀酒活動中,很容易的就湊齊從機械制圖、開源軟硬件、云技術、到釀造專家全套的人才。
以上釀酒設備使用的技術棧有:
- Raspberry pi
- Arduino
- C++
- ruby
- docker
- AWS kinesis
- Logstash
- Elasticsearch
- Kibana
所以在一個足夠多元的團隊里,由于有足夠的差異化,使得交流的本質:能夠交換得到的信息非常多。因此集眾智總是可以完成一些預期之外的事情。
對失敗的態度
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大部分項目是以進度來管理的,而進度又關系到考核。考核又可能致使個人績效差異非常大。每一層級都有很大的進度壓力,所以如果進度不好,沒有人會有空人會問你為什么。最終大部分人在接受一個任務的時候并評估的時候,總會逐漸趨于保守而選擇有更大的確定性的工作。在TW可以想象每幾個月換一個項目,很大的可能是個完全不同的技術棧甚至領域,有時候甚至猶如換行一樣的狀況,會使一個保守的人多么的誠惶誠恐。
然而TW大部分業務模式是賣人力時間的,項目又都是客戶的。大部分客戶都是各自領域的先行者,足夠成熟去對看待創新過程,以個人角度來講,沒理由有人會喜歡重復做已經非常熟悉的內容。
雖然開始的時候,猛然去接受一個挑戰,都會心有忐忑,擔心失敗。但是任何難事,只要是有心思和時間的積累,總會逐漸有更深刻的認識。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擔心會逐漸被掌握新知的喜悅和攻克難題帶來的信心所替代。
TW的業務模式也形成了,在公司內部更值得/炫耀和分享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產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