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重度手機依賴癥患者,我每天都要將大把時間花在微信聊天,瀏覽群消息,刷朋友圈上。我不排斥這種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成癮了總是不好。
本來我的時間很充裕,腦中卻總是被碎片化的信息填滿,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思考,看書,寫字,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一天又一天。
終于在某個晚上,我翻然悔悟,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于是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內容:
為了不把寶貴的生命浪費在玩手機上,本人決定從即日起21:30之后關手機,望周知,請監督。
瞬間贏來贊聲一片,有表示強烈支持的,也有擔心會啪啪打臉的。
那天是2016年11月22日。
到今天為止已經過去了40幾天。先說說計劃執行的結果:根據我的記憶,按時關機的日子大概只有一半。
開始我的計劃是這樣的:關機后,半個小時讀書,一個小時手寫文章,11點準時睡覺,難度不大,又有益身心。
起初我非常嚴格地執行關機計劃。每晚準時關掉電子設備,對著稿紙,感覺全世界都安靜下來了。但很快新的問題出現了:手寫的速度實在太慢,一小時寫不了幾個字,往往思路剛出來時間就到了。所以慢慢地,讀書的時間就被縮減,但寫字確實一直堅持了下來,也算有了一些成果。
一個月碼了50000多字(后來不局限于晚上,白天也寫),晚上做事的效率也有了一些提高。
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后來的關機計劃就有些懈怠了。
有時是因為確實有事:
比如跟同事談工作談到一半,說自己要關機,肯定影響人際關系吧。
有學生或親友來咨詢一些問題,聊著聊著沒影兒了,肯定會讓人對我的印象大打折扣吧。
好容易有個朋友喜歡我文章,正討論得起勁,我說要關機睡覺,肯定掉粉吧。
……
畢竟晚上九點半對大多數人來正說是精力旺盛的黃金時段,要斬釘截鐵地切斷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不是那么容易。
另外就是我自己定力不足的問題了。比如每次因多看一篇文章,多刷幾遍朋友圈評論或多聊幾句話而晚關機時,我心里總會跳出這樣義正辭嚴的聲音:關機只是個形式,沒有必要一定恪守。9:30關機和9:40關機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所以慢慢地我就開始自暴自棄,甚至幾次很晚回貼被別人發現,我都破罐破摔了。
后來,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找出了不能堅持的根本原因:
1 目標不明確。不知道關機究竟是為了什么。開始的目標似乎是寫文,那么寫出了文章后,自然就沒有了堅持的動力。
2 ?方法不得當。我是個很隨性的人,不適合用幾點到幾點做某事,或一天寫xxxx個字,讀xxxx頁書這樣的死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重新思考后,我將自己關機的目標定為以下兩點:
1)靜心。寫字是一項需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工作,我必須每天花時間把接受到的各種信息過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反思和沉淀,讓它們變成自己的養分,而不是擾亂內心的阻礙。
2)自律。通過關機這種刻板的形式培養起一種自律的習慣。我未來想當自由職業者,但我也深知沒有自律就無從談自由,這也是我最缺乏,最需要改變的東西。
缺乏自律的人總是給自己找借口。
我想起做翻譯時認識的一位老總,出于健康考慮,他平時中午只吃蔬菜和少量主食,晚上只喝粥,不抽煙不喝酒。不管面對怎樣的山珍海味,或者客戶如何勸誘,他都堅持了下來,并沒有因此影響到生意和人際關系,相反還收獲了同事和客戶的贊美:x總真厲害,我要是也能像你這樣堅持下來多好。
但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下來,所以成功人士只是少數。
我也總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好習慣也成為別人贊美和欽佩的對象,該有多好。
所以新一輪的9:30關機計劃又開始了,望周知,請監督,歡迎點贊評論切磋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