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見靜蕾老徐發的一條微博
是的,曬自己的老父老驥伏櫪在家寫書,已經完成30萬字的寫作了。
老徐自己也自嘆不如老父的努力。
今天的社會價值好像都是跟金錢有關,你工資收入多少,話題說的最多的也是賠了賺了多少。
所以,當你看見還有人在為內心的安頓而付出時,常常會感覺,看見了感動。
她是亞妮,曾是浙江衛視的當家花旦。她主持的《亞妮專線》是浙江衛視首次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專欄,收視名列前茅。
10年前,她突然從電視上消失,來到山西左權,為了左權的11個盲人,賣房借債,記錄這群盲人藝人。
那還是在2000年“中國首屆原生態南北民歌擂臺賽”,亞妮是這臺節目的主持人。一位手持羊鞭的羊倌石占明直接跳過初賽復賽進入決賽,他的山村野曲直抵人心,奪得冠軍。
亞妮做了一期石占明的專訪,來到了太行上,認識接觸了這樣一群流浪的賣唱人。
他們被當地人稱作“沒眼人”,行走在大山之中,保存著遼洲小調的曲牌曲目和原生態的演唱方式。
亞妮像發現珍寶一樣,發現了這樣一只口口相傳據說還曾是抗戰情報傳送的,這樣一只流浪的民間隊伍,自己投資拍片記錄他們。
拍電影,這是一個燒錢的黑洞,亞妮抵押貸款,堅持了10年,她也曾懷疑過自己是不是不理智,可是想到現代社會迅速發展,如果還不記錄這些原生態的技藝,那些活生生的音樂,故事就慢慢消失了。
電影沒有拍出來,出版社發現了這個題材,崔永元在網上推薦此書。
“眼沒了,心就敞亮了!"
崔永元離開央視,也是自己成立工作室,投資拍攝紀錄片《口述抗戰》。他說,他只記錄,因為這樣一批戰爭的親歷者正在一個一個遠走,只有記錄才能為這段曾經的歷史留下真實的佐證。
他自費出國考察探究轉基因,崔永元的行為傷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他們利用各種大V,攻擊小崔;可是小崔說,做這樣一件事情值得他生死以共,他再沒有失眠。
就像那年的柴靜,突然推出一部《穹頂之下》,我們都以為她生孩子去了,可是當她有了孩子,更加關心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她舉起了攝影機。
總有些人,他們的做事是讓我們抬頭仰望的。因為他們沒有計較個人得失利益,永遠站在人類利益以及社會利益的位置,做出那個大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