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我每天都在同一家水果店買水果,剛好店子在家樓下,買完水果直接就拎上樓。
直到上周的幾根壞香蕉,我再沒去過那家店,以后也不會再去了。
有時候真不是熟人生意難做。畢竟店家失去的只是老顧客之一,而我感覺自己像是失戀了,畢竟那是我唯一去的水果店吶。
賣水果的是一對中年夫妻,帶著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老板娘也就三十出頭的樣子,穿著打扮樸素,說話也豪爽大氣,不像小家子氣的女人。每次我過去,她都會先問一句,“剛下班?”
她男人長得背闊腰圓,話不多,要么在看手機視頻,要么就在忙前忙后,切西瓜啦,榨果汁啦,炒瓜子花生啦。
女人幾乎都是負責給顧客拿袋子,挑選水果和稱重,同時照看孩子。孩子是男孩,要么滋溜著鼻涕,要么磕磕碰碰地受了傷,衣服穿得也不太利索,腳上還老是耷拉著一雙大人的拖鞋,但是孩子長得虎頭虎腦的,乖巧聽話,很招人喜愛。
我很喜歡那小孩,每次買完水果想給孩子一點,可是他媽媽總不要,說孩子天天吃,都吃胖了。孩子也不哭鬧,爸媽忙的時候,就站在旁邊看著,客人走的時候,他都會乖乖揮手說拜拜。
他們老家也不在這邊,之前聊天說起,他們明年可能要把店子盤出去。因為孩子三歲就得上幼兒園,在本地買不起房也沒交社保,到時候孩子也上不了小學,遲早是要回老家的。再說今年疫情,店里生意也不大好,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可能因為都是在外打拼的打工人,我對這家店很有好感,熟悉之后再沒有去過別家,有時候算賬一點零頭,她說抹了,我都是湊整數(shù)給的。
我平時不吃晚飯,晚餐幾乎就是代餐和水果,加上上午下午都有吃水果的習慣,一個月下來買水果至少消費五六百,不多,也不少。就圖方便省事,她家當季水果新鮮不貴。
有時候買水果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第一次去她家的新顧客,我都會幫著說幾句好話,碰上有人要拼單買一個瓜的,我也就買了另外一半,免得他們賣不出去。當然也只是我自以為是,專業(yè)賣水果的應該總有辦法。
她家以前只是賣水果,但是后來小區(qū)樓下又開了三家水果店,巴掌大的地方,四家水果店扎堆,于是他們就拓展了業(yè)務,什么干貨啦和鮮榨果汁啦,都是后來慢慢做的,也開始接外賣和免費送貨上門,可以說是店子的生存舉步維艱。
我是真盼著她家生意做大做強,不再在生存線上掙扎。那樣孩子也不用回老家去。
他們于我,是異地他鄉(xiāng)的一點溫暖存在,是下班之后能說上幾句話的人,是一樣咬牙奮斗的打工人。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在打開袋子看到那幾根香蕉之后,我扔掉了香蕉,也感到很深的失望和失落。
那天下午可能因為快下雨的緣故,天黑得很早,我過去的時候路上已經(jīng)沒幾個行人,但是他家還有人在買水果。當時孩子孩子正纏著他爸爸給他放視頻看,那孩子感冒好幾天也不見好,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女人在給另一個顧客水果稱重,我就在那等,說反正我不急,順便看看要買什么。
等她忙完之后,我挑了一個柚子,幾個人參果,為了湊整數(shù),就說再買幾個香蕉。她問我要大的還是小的,我說都行,她又問要生一點的還是熟一點的,我說隨意。然后我就去掃碼準備轉錢了。
她幫我切了幾個,稱完重,算好多少錢,然后把水果都放進了一個袋子里。
當我回家把水果拿出來的時候真的震驚了,幾根香蕉都很差,很小,也幾乎不能吃了,香蕉皮很多黑點,香蕉果肉也已經(jīng)腐爛變黑。
就算天黑,也作為賣水果的人,也應該知道自家哪些水果快放壞了。也許正是因為那樣,她才選了不新鮮的香蕉給我,好盡快賣掉吧。畢竟我是老顧客,平時也不太計較這些。
可就是那幾根變質(zhì)的香蕉,讓我意識到,店主與顧客之間終究還是利益關系。所有的殷勤都是生意所需,也僅此而已。我以為的人情味,只是孤獨的背景下,一廂情愿地加的感情濾鏡。
回想起來,半年里,買到過放潮的花生,壞了的哈密瓜,高價的冬棗,還有變味的西瓜,只是每次我都替他們找了理由,愿意相信只是意外。
但這一次,確實不會是意外了。
都說熟人生意難做,但是熟人生意其實真的只需要維護就好了,再不濟,保持原來的服務就好了,有時候一個細節(jié)就失去了人心。
好像人就是這樣,越是熟悉,越是懶于經(jīng)營,把所有的一切認為是理所應當。
所以有些店子,某個產(chǎn)品漲價一塊錢,或者出迎新活動,就會損失一批老客戶,其實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
當生意真正做到一定程度,光是維護老客戶就已經(jīng)足夠,因為長期的累積,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基礎。得不到的未必是最好的,一味地想要更多,往往得不償失。
做生意和做人一樣,將心比心而已。
打工人,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明天會遇到更好的人,邂逅更溫暖的風景。
壞了的香蕉,不如丟了它。變了味的老店,就放在記憶里。老顧客其實最傷不起了,因為信任和依賴,最難重建。
人間一場,但求心安。
*作者簡介:空中行云,一個集愛與孤獨于一身的女子,在夢與現(xiàn)實之間自說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