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席上坐,共飲一碗湯。
雞湯,原本就是一道傳統菜肴,湯鮮味美,補氣養生。但是如今卻和眾多詞匯一樣,成為網絡上一個人人喊打的詞語。如果文章被稱作“雞湯文”,可以說對作者是相當不敬了。
這幾天剛好看過周國平先生的書《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里面的內容好壞其實難以評論,因為關于周先生的文章是否是“雞湯”的討論已經有些日子了。如果說本著學術交流的初衷對于這個問題進行討論,那么并不是壞事,但是一旦把周先生與“雞湯”二字捆綁,無論討論結果如何,對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而言,短期內周先生是擺不脫這個標簽了。
而這個被誤導的人就包括我,我也是帶著有色眼鏡僅翻了幾頁書就將之丟棄一邊,淺薄地評價其“雞精味濃”,在此要對周先生說聲抱歉。其實周先生是有名的哲學大師,怪只怪我自己“一朝喝了毒雞湯,十年怕讀哲思書”,現在一看見年紀不大感悟卻不少的青年作者寫下的“心靈成長類”、“成功勵志”類暢銷書,腦子里就像被強行注入過量雞血一般——血壓驟升,惡心暈“雞”。
“雞湯”原本不是貶義,最初的“心靈雞湯”是那種可以給人以精神慰藉,令人心神安寧的文章,只不過隨著“熬雞湯”的人越來越多,味道也變了。如果我要選擇一位心理“按摩師”,那么一定會選擇年長者。沒有經歷過世事變遷、人情冷暖的青年才俊,多半順風順水,生活在改革成果最豐碩的地方,這樣的閱歷,即便有游歷各國的經驗,終究無法給身處彷徨黑暗之人以有用的幫助,甚至,照著他們的指導行事,誤人子弟、毀人終生。
真正的“雞湯文”最善于偽裝,好似雞湯的香味掩人耳目。它們往往或選擇華麗生僻的辭藻以拔高逼格,或使用鏗鏘有力的語氣以洗腦共鳴,等讀者合上書本才恍然上當——原來現實里全然無用!
君不見有人年頭意氣風發出版《成功學》,年尾就鋃鐺入獄構思《懺悔錄》,這廂坐擁萬丈高樓平地起,那廂難覓千層大廈縱身躍。飽經磨礪的老將尚且怕折戟沉沙為人恥笑,往往只道“天涼好個秋”;而初出茅廬的后生就敢嬉笑怒罵揮斥方遒,為他人指點迷津。年少是輕狂無畏的背鍋俠,卻不是無知寡恥的替罪羊。
寫雞湯文也不是罪過,只要有讀者甘之如飴本來也無妨,但如果作者為了博人眼球故意寫出驚世駭俗、挑戰底線的文章,甚至明知內容三觀扭曲還要添油加醋,那么我寧愿周先生這類“雞湯”再多一些。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標題有趣,內容也是充滿精美細潤的哲思妙語,對人生、對情愛、對生死,都有著十分別致的寫法,或許道理并非獨到,但語言十分和諧溫順。如果你是一位正因思考的艱澀而苦惱的人,那么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一方面它解答了眾多世間疑惑,人生百問,另一方面好思者在此找到了知音,心頭時不時閃過“靈犀一點通”。
全書文筆基調始終平和,卻總能讓人體味出絲絲纖細敏感。其中有一句我最喜歡的句子,讓我佩服于作者惜物惜命惜一切的柔軟心腸。
“這么好的夜晚,寧靜,孤獨,精力充沛,無論做什么,都覺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燈前,吸著煙……”
所謂“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吧!這讓我不由得想起那首被飛白翻譯得十分可愛的小詩——《雪夜林邊小立》,其中有句——“除此之外唯一的聲音,是風飄絨雪輕輕拂過”。
如果你是能被這些句子打動的人,那么本書也推薦給你。作者心細如塵,即便讀者心無困惑,只是閑來無事,手捧書頁,偶爾一讀也是好的。
永恒就是靜止,美好莫過我在。萬物沉寂于此,唯留天地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