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動物的第二篇文章
【對陳年言論的一些看法】
在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想,周杰倫今天能夠在華語樂壇擁有這樣的地位,究竟是靠著哪一首歌封神的。想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
是《雙節棍》這樣一首至少領先了當時的時代十五年的作品;或者是《龍卷風》、《黑色幽默》、《菊花臺》等等完虐同時期其他歌曲的神作?
到最后,一首歌的名字忽然跳入了我的腦海里。
《青花瓷》。
至少在我的認識里,在鄧麗君離去的日子里,《青花瓷》之后,國人始知中國風。
而且,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像我一樣,在接觸了這首歌之后,才知道了有著中國風這么一種音樂類型的存在,并對之產生了興趣,愛上了她。
周杰倫之對于中國風的推動,是難以形容的,好比Michael Jackson之于太空步,是開創,是引導,是弘揚。
然而,事實上, 周杰倫的中國風,絕不是從《青花瓷》開始的。從他的第一張專輯開始, 中國文化的影子便不斷穿插其中,他始終在思考著,如何用傳統文化引領潮流,如何在西方流行音樂的沖擊之下開辟出屬于國人自己的陣地。
這場戰役的第一聲炮響,大概就是那首娘子了吧?
“娘子她人在江南等我
淚不休,雨沉默
娘子卻依舊每日折一枝楊柳
在小村外的溪口河邊
默默的在等我。”
他的第一首中國風,風格上仍是偏向于早期的rap饒舌,但是卻已經隱約有了中國傳統的那種水墨清淡之美。
隨后,現象級的《雙截棍》橫空出世。
如果讓雙截棍自己來評評理,這個世界上它最感激的人,大概有兩個,前者李小龍,而后周杰倫。
李小龍讓雙截棍在美國加州成了違禁武器,而周杰倫在五十年之后,再次讓人類回憶起曾經一度被雙截棍支配的恐懼。
這一中國傳統武器走向世界,周杰倫功不可沒。
從《娘子》到《雙截棍》,到《千里之外》、《菊花臺》、《發如雪》、《東風破》、到被選入多地高考題目,甚至登上語文教材的《青花瓷》,周杰倫的中國風之音樂陣地,在華語流行樂壇逐漸占據了半壁江山。
而華語音樂在世界上流行音樂界所發出的聲音,又有大半是由周杰倫吶喊而出。
2002年2月,周杰倫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首場個人全球演唱會,4月,雙截棍歐版EP在歐洲發行。
一年之后,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臺同步首播《葉惠美》主打歌《以父之名》,定7月16日為周杰倫日,全球收聽率達8億人。
同年,《東風破》發行,成為“亞洲流行音樂中國風”的里程之作,又被外國領事館大使翻唱,成為他們認識中國的標簽。
周杰倫是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的華人男歌手,2004年,他的唱片年度排名世界第四十二,是21世紀唯一進入到世界前五十的華人男歌手。
到2010年的時候,他的全球歌曲下載量排名第三,第一是Michal Jackson,第二是Lady Gaga。
到了這時候,所有的榮譽對于他來說又都顯得不值一提。
他已經登頂了,即使他愿意停下來,不再保持著每年一張專輯的速度維持自己的熱度,他的位置依舊無法被人撼動。
他所站立的地方, 就不會有陰影。
然而,衡量一歌手價值的高低,從來都不是只談論其作品的成就。
當人們提起Michal的時候,除了他的歌手和舞步外同樣會想起他在慈善上的成就。
而周杰倫為我們帶來的感動和思考,帶來的種種正能量的例子,從來都不會少。
他的孝順有目共睹,專輯《葉惠美》正是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而《聽媽媽的話》和《以父之名》更是傳唱四方。
大概每個聽過他的歌的少年,在桀驁的青春期和父母對抗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樣一句“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吧?
在汶川地震中,周杰倫是捐款最多的臺灣藝人。
曾經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喜歡他的粉絲遛狗,粉絲激動地想要和他合影,身邊卻沒有任何攝影設備。周就幫他牽著狗在路邊,等他取相機回來。
誠然,不可否認的是,歷史是無情的,滄桑的歲月有時會把一切過去的輝煌都抹去。
君不見,阿房宮覆壓三百里,隔離天日,而今只見斷壁殘垣。
人們現在提起阿唐宗宋祖,也不過是呵呵一笑,而當年卻是被眾生敬仰的人物。
比起唐宗宋祖來,周杰倫對他所處的時代的影響,自然是不如的。
然而,從一個歌手,一個藝術家的角度來講,他的作品,他的風格,他的精神,曾經如此深刻地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給我們帶來了種種觸及靈魂的感動,想要完全磨滅掉,一百年又怎么夠?
即使有一天,人們都不再聲聲傳唱著他的歌,史書上依舊會留下他的名字。
而當年,那些嘲諷,挖苦,貶低的聲音,卻再也聽不見了,連同那些聲音的主人,都隨歲月在墻角剝落,湮滅成灰。
在陳年事件之中,面對那一句明顯愚蠢而又幼稚的挑釁,周杰倫方面的回應在我看來尤其精彩。
就是認真做好音樂,把每件想做的事都做好,其他的不作評論。
問:“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答曰:“不要理他,再過百年,你且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