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發來了一篇關于減肥的營銷文,問我這個產品是否靠譜?
我不太清楚,他就讓我問一下宇哥,說一般女生在這個方面的研究都比較深入。
發給宇哥后,宇哥從文章的營銷邏輯、產品描述等方向進行了分析。
我們針對這個話題也進行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討論,分享給大家。
一、
宇哥先感謝了提問,說如果沒有這個提問就不會分析這一篇文章。
感覺比以前上學的時候分析,還要更認真,甚至還想要翻PPT。
我說,看來你真的學到了。
回過頭來反思自己,有時候我認為自己在大學學的東西是沒有用的。
但其實大學中學了的東西也在潛移默化的反向塑造我們,也許在某一天的時候就會用到。
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
比如宇哥形容自己說,時常覺得自己像個單片機,有待開發。
覺得沒有用,只是沒有用而已。
當你想要去寫一篇營銷文案的時候,可以先去拆解,然后再去模仿,不斷迭代升級自己的文案。
二、
在我們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對于這篇文章的認識也進行了不斷的升級。
從一開始認為就是一篇營銷的水文,到后面也會覺得這篇文章還是有效果的,用呼吁帶來流量,認可了營銷。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導致害怕輸出。
因為可能上一秒自己的觀點,下一秒又要被自己否定掉,永遠沒有想好的時候。
不過我們為啥要追求正確和終點呢?
享受追逐的過程就好,結果不重要。
就算否定又如何?
如果說出來的話都是正確的,那這句話一定是沒有用的。
太哲學、太形而上的東西并不能指導人們真實的生活。
得翻譯,得落地。
隨時看過去的自己是傻X,現在就是最牛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