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鐲耳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取材于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創作的經典小說。
書名象征意義濃厚,全文內容與月亮和六便士并無實際關聯,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來評價,作者是采用了“實題虛化”的寫作手法,將具有實際意義的月亮和六便士在主體內容中賦予了抽象的含義,月亮即指我們終其一生想要追逐的夢想,崇高而又偉大,美麗而又渺遠,六便士則泛指那些平常、瑣碎、世俗的生活。
小說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位證券經紀人,原本擁有美滿的家庭和地位,卻在中年時舍棄一切去追逐繪畫的夢想。在這期間他過著貧困潦倒、忍饑挨餓、備受煎熬的生活,但是他就像被魔鬼附身,在繪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未放棄。斯特里克蘭最終在那片寧靜之地塔希提島,獲得靈感,創作出震驚世界的藝術杰作。
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斯特里克蘭是一位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他視錢財如糞土,視名氣如無物,比底比斯的隱士還要孤獨,他是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是一個逃避現實生活的“瘋子”……
?然而,人的追求是會被現實左右的,并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們的主人公在他度過了四十年的“六便士”生活之后,他已經厭倦了周遭的一切,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告別,告別已婚十七年的妻子艾米,告別了他素來疼愛的兩個孩子,告別了他習慣了的城市,只身前往巴黎探尋藝術之路。當故事里的“我”受他的太太和朋友所托誠心誠意去挽留他的時候,他重復最多的話是:我就得畫畫!我就得畫畫!我就得畫畫!
無論你對他說什么,他會堅定不移的告訴你他將要堅持去做的事,對斯特里克蘭而言,他不會想起過去,最重要的永恒是現在。你如果對他說愛情,對他說他的太太和朋友們認為他是帶著情人離家出走,那么這個理由也未免太過扯蛋,生命苦短,哪有時間既談情說愛又搞藝術。
事實證明:跟他結婚十七年的太太艾米、為他自殺的布蘭奇、土著女子艾塔在他的人生中不過都是他眼前的一片塵埃罷了!這些悲劇性的女人可以說不過是他藝術生涯的犧牲品而已。如果你要我說這些女人值得同情嗎?不!在作品里她們都是心甘情愿的與其相愛,愛的沒有自尊,失去自我。試想就連施特羅夫都能被斯特里克蘭的藝術氣質一次又一次屈服,更可況是那些唯愛情至上的女人呢?如果從另個角度去賞析這部作品,我覺得完全可以命題為三個女人的悲劇。女人往往愛情至上,然而對男人來說愛情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好在小說家并不是為了傳達男女情愛的主題,看到斯特里克蘭我會想到藝術家高更的一生,我會想到中國東晉的陶淵明,同樣的逃避現實,擺脫世俗束縛,一心想要尋找心靈家園,觸及那蒼穹之外遙不可及的“月亮”。
世間追求美與真理的人何其多?但又有誰不被現實生活左右。整部小說對于斯特里克蘭的人物形象大概也只能存在于小說家的創作筆端,現實生活中百年一遇不可多求,像施特羅夫這樣獨具慧眼,熱心助人的“善良人”也是存在的,但少得可憐。
對于小說涉及的三個悲劇性的女人在現實生活里也一定是存在的,并且絕不在少數。
布蘭奇告訴我們:一個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傷害她,卻永遠都不能寬恕男人為了她所做出的犧牲。艾米認為:如果說一個男人是因為另外一個女人離開了家還可以挽留但是如果說為了理想而出走她立刻預知到丈夫回家的無望。艾塔在斯特里克蘭得了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后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這是這個年輕的土著女人對愛的堅貞,對家的守護。
斯特里克蘭能夠在中年之后開始尋找新世界,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卻愿意在這個年紀舒舒服服的安定下來,現實生活里人們不能想象生活里沒有了”六便士”將要如何生存下去,更不敢奢望去觸及天上那虛無縹緲的“月亮”,絕大部分的人是想要既能擁有月光滿懷的理想,又不缺失“六便士”的生存砝碼,這也注定了大部分的人一生平庸的狀態。
然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40歲的斯特里克蘭可以經歷靈魂的洗禮鍛造藝術之美,60歲開始識字的姜淑梅還可以提筆書寫傳奇,77歲的摩西奶奶可以重拾畫筆,更何況是年輕的我們呢?
斯特里克蘭有一點說的沒錯:最重要的永恒是現在啊!
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摘記
1、渺小和偉大,惡毒和善良,仇恨和愛意是可以在同一顆心里并行不悖的
2、有人說苦難會讓人變得高風亮節,其實不然,有時幸福的生活才會讓人的情操變得高尚,難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讓人變得心胸狹窄,苦大仇深
3、美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藝術家的靈魂只有經過洗禮之后,才能從混沌的世界里鍛造出來,美被鍛造出來后,也不是非得讓每個人參悟進來,為了領悟它,你也必須有藝術家的這種冒險經歷
4、生命苦短,沒有時間談情說愛又搞藝術
5、一個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傷害她,卻永遠都不能寬恕他為了她所做出的犧牲
6、他在47歲的時候開始去尋找新世界,而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早已舒舒服服地安定下來,達到了人生巔峰
7、一切都是從一個機會開始的
8、光有聰明的大腦是不夠的,最需要的是個性
9、能勞動就是福氣
10、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11、人都是這樣,恐懼會讓他們變得殘酷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