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原本,你不太想回家過年的。
回去一趟不容易,需要先坐高鐵到省城,再轉(zhuǎn)地鐵到火車站,然后乘坐綠皮車到縣城,下車搭上回村的小巴士,顛簸兩小時,才能看見熟悉的炊煙裊裊。
不回也罷,票也實在難搶。回了家,又免不了被催婚比較,倒不如賺點加班費好了。
可臘八一過,世界就像被春節(jié)挾持了似的,透出慌慌張張的喜慶與歡樂來。
同事們的話題變成了搶票與回家,隨便打開一個網(wǎng)站,都能看見那片明艷的中國紅,把你的心也渲染得蠢蠢欲動。
接著,父母的電話也打得勤了,他們像螞蟻一樣往家里搬東西,幾乎都是你小時候愛吃的。他們興致勃勃地嘮叨,歡喜在那些糕點小吃里凝聚成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大片。
父母便用這些喜悅,撐起了今年最后的等待。
有一點甜和一點酸在你的心里發(fā)酵,思鄉(xiāng)之情便有了形狀和味道,催著你也把買票提上日程。
搶票app下載了三四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車票拿到手,是普通坐票,需要顛簸十幾個小時。
但你還是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去感慨:“工作后,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家鄉(xiāng)在那頭。”
你最終決定參與這場年度狂歡,誰讓它是所有中國人的最高儀式呢?
2
工資還沒發(fā),但你早就攤開稿紙認真算了好幾次,開銷被列出長長的一大串。
要給父母置辦衣服鞋襪包紅包;
表哥表姐堂兄堂兄堂姐都已經(jīng)有孩子了,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陪父母上街,買菜買油要主動掏錢;
拜年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
還得加上各種七七八八的費用……
都是省不下來的!
你邊算邊苦笑,已經(jīng)做好了年后吃土的心理準備。這是畢業(yè)第三年,月薪剛剛上了五位數(shù),刨去房租水電和交際,根本存不下什么錢來。
平日無所謂,你總用泡面和蓋飯隨便打發(fā)自己的胃。可過年不同,團圓和喜慶都為花錢埋著伏筆,你必須把真金白銀拋出去,以此買父母的一點驕傲和安心。
你覺得這很值得。
就像小時候,再艱難困苦,父母也會為你準備新衣新鞋,把雞鴨魚肉全都推到你的面前來。
愛是一場深情的輪回,只是眨眼間,你就成了付出與承擔的人。
大包小包已備好,臘月二十八那天,你終于擠上返鄉(xiāng)的列車。
人山人海,一路翻山越嶺,隧道一個接著一個。
旁邊有人吃泡面,有人喝啤酒。你昏昏欲睡地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終于踏上了那片生你養(yǎng)你的土地。
然而,激動與感慨都被一路辛勞磨得七零八落。只有母親端上來的那碗熱湯面讓你瞬間淚奔,到底是從最熟悉的食物中,吃出了回家的幸福感。
3
除夕那天,你忙得腳不沾地。
你已經(jīng)二十好幾了,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睡到自然醒。于是你自覺自愿地挎上菜籃子,跟著母親前往鬧哄哄的菜市場。
村子不大,一路都是熟人,大家隨意打著招呼,目光卻都落在你身上。
大嬸大娘們一臉八卦地打聽著你的婚姻大事和薪資水平,你尷尬地笑笑,內(nèi)心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已經(jīng)聊不到一起了,包括自己的爸媽。
平時隔得遠,電話線只承載得住彼此的掛念。可面對面時,找對象生孩子這些瑣碎事情就都被一一提上日程。
父母滔滔不絕地說著勸著,你剝著蒜擇著菜,心煩意亂的感覺又不合時宜地出現(xiàn)了。
你想到了大學時暗戀的男生、想到了公司獻殷勤的同事、想到了上次見面的網(wǎng)友……
卻唯獨想不出能帶回家的良人。
萬家團圓便免不了要把所有的遺憾都放大,畢竟父母想要的圓滿由世俗眼光左右著。
你不得不心不在焉地隨便應付幾句,好在父母及時收了話題。因為油鍋起來了,滋滋作響,他們忙著把一年的期待都煎炸燉煮。
你暗暗松了一口氣。
年夜飯很豐盛,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可大家的筷子都輕飄飄地動著,春晚開始了半小時,一條魚還完完整整地趴在瓷盤內(nèi)。
奶奶自嘲:“以前過年就盼個吃,現(xiàn)在生活好了,誰還等著過年再吃一頓好的?”
全家人都表示贊同,年味變淡,可能就是從物質(zhì)的豐裕開始的。
吃不再是過年的主題,可人們還未在春節(jié)里找到吃喝玩樂之外的深層次含義。
4
閨蜜的信息是除夕夜里發(fā)來的。
她來訴苦,抱怨自己頭一次回婆家過年就被當保姆使喚。
一向體貼的老公竟變了個人似的,翹著二郎腿抽著煙,和本家叔伯抽煙聊天好不盡興。
婆婆將她拉進廚房,她正來例假,不愿把手伸進冰冷的涼水去洗菜。婆婆不高興地罵她嬌氣,老公也不停使眼色,暗示她收住脾氣。
她委屈極了,眼淚一串串地掉在異地他鄉(xiāng)的鞭炮聲聲里。
你嘆氣,連發(fā)幾條安慰語音,只覺得自己找不到結(jié)婚的意義。
可催婚卻成了接下來好幾天的主題,親戚一波波來串門。瓜子殼在眾人薄薄的嘴皮間翻飛,閑話沒有營養(yǎng),但最適合點綴節(jié)日那種空洞洞的繁華熱鬧。
其實除了父母,又有多少人在乎你到底嫁不嫁、嫁給誰呢?無非是應景應季的節(jié)氣話,圖個嘴不閑心不空罷了。
你了然一笑,只低頭刷手機,連反駁都覺得多余。
轉(zhuǎn)眼,話題又切換到了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她們說起某位遠房表姐、又聊到親戚的朋友家的兒子,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無一不天賦異稟,年紀輕輕便成了人生贏家。
你聽得心驚膽戰(zhàn),只覺得每個有意無意的眼神都像刀子。可偏偏有人詢問你,月薪幾何?是否購房?可曾投資?
你只得謙遜而尷尬地笑笑,為自己的普通與平庸羞愧難當。
對發(fā)達了的少數(shù)人來說,春節(jié)是一場衣錦還鄉(xiāng)的行為藝術(shù)。
可對掙扎在生活里的普通人來說,那只是一次對過去的審視與和解。
你忽然有點后悔回家了。
因為,你始終不是光宗耀祖的那一個。
5
接下來好幾天,你都不愿出門了。
同學群里有人嚷嚷著要聚會,你不作聲,只默默看著大家定時間地點,卻篤定了自己不會出席。
情誼不是不在了,可你受不了沒完沒了的敬酒與炫富。更何況,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距離,已經(jīng)把彼此的觀念拉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去。
不見也罷。
你窩在沙發(fā)里,拿著遙控不停地調(diào)臺,從春晚跳到還珠格格,卻始終找不到吸引自己看下去的節(jié)目。
窗外春光正好,油菜花已來得遍地金黃。可無聊和空虛已經(jīng)在你心里堆成一座山。你也向閨蜜吐槽:年味好淡,一點都不像小時候。
閨蜜正坐在打牌的丈夫旁邊生悶氣,回復很快也很有同感。她說:我只盼這年趕緊過完!
你想起了小時候,你和閨蜜穿著新衣裳揣著壓歲錢,手挽手去鎮(zhèn)上玩。
難得兜里有閑錢,你們各自買一個發(fā)卡、買一碗油炸牛肉丸、再來一杯奶茶,恨不得天天都過年。
回憶被爆竹聲猛地拽回來,你看出門去,只見幾個七八歲的小孩正在嬉鬧。
他們都穿著嶄新的衣褲,笑嘻嘻地說著壓歲錢和新衣服,眉目間盡是無憂無慮和天真快樂。
多像小時候過年的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