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這本書是美國吉姆洛爾和托尼施尼茨寫的,早上上班路上時間聽完,收獲到一些不錯的點。
為什么要聽這本書?是因為自己經常在早晨精力、體力不足上沒有平衡,需要做一些改變。所以很神奇就找到了答案,而且非常實用地從本書當中找到一些實踐方法來解決當前的困惑。
精力,而非時間,才是高效表現的基礎。
書上講了一個例子:羅杰是一家銷售公司的經理,因為每天精力低下,焦燥消極,缺乏熱情,老板對他失望,想解決問題的故事。
其實他的這些障礙就是歸因于低效的精力管理。
1.體能不足,飲食不規律,同時又抗拒運動 ,平常壓力大,晚上回家又持續工作,熬夜晚睡的同時,睡眠質量又不好,睡眠不夠。
2.情感賬戶告急,家庭上和成員出現溝通障礙。
這就導致到他專注力很差,很難集中精力在工作上。
原因分析:缺少張弛有度,而恰恰這個點,是全情投入維持機能和保持健康的關鍵。
作者認為,生活是一系列短跑沖刺,我們要把生活拆分成一系列可以掌控的階段,既滿足生理需求又符合自然規律,要向短跑運動員學習。
精力的四個來源分別來自于:體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維精力和意志精力。
(一)體能精力
體能的第一個重要來源是呼吸。應對焦慮和憤怒時,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這是恢復體能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第二個來源是食物。吃食物盡量去選擇那些低生糖指數的食物。
第三個是要喝水。每天喝1.8升水。喝水不足會損害大腦的注意力和協調能力。
第四個是睡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睡至少7-8小時,中午午休1小時。少量睡眠缺少了會影響心血管情緒和整體的精力水平。
最后是運動,比如每天堅持走路15-20分鐘,每天堅持練15-20分鐘瑜珈,培養專注力。
(二)情感精力
培養身心愉悅的愛好,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思維精力
保持專注和樂觀,一方面看情事物本質,另一方面還能朝著目標成果來積極努力。
比如專注90-120分鐘給自己放松下,起來聽首舒緩的音樂后再全情投入會更加的有效率。我之前有一段時間一直很依賴咖啡,現在會抑制自己不喝,干脆不買了。
(四)意志精力
意志力關鍵是動力,就是我們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活出人生的意義。
當我們不斷地擁有激情,全情投入并且擁有正直和誠實的品格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擁有依照價值取向,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你找到生命的意義,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你永遠不會有工作的感覺,即使再累你也是愉快和幸福的。
今天立馬行動起來,喝了很多水,完成了三個番茄鐘,效率提高了,繼續堅持。希望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那具體要怎么管理精力呢?
這里講到了要建立儀式習慣。有三個步驟:
1.明確目標。如何能夠明確目標,是指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最如果是,這樣才能夠全情投入。
2.正視現實。也就是要承認自己的內心真正是怎么樣的,正視自己的精力管理到底做得怎么樣。誠實地面對生活中最痛苦的事實和沖突,同時也要抱著希望和積極的精力投入到生活當中,最終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3.付諸行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積極儀式習慣的力量,所有表現卓越的人都依靠積極的一些習慣管理精力和規范行為,精力很容易消耗,但習慣不會消耗。
怎樣才能夠建立起儀式的習慣呢?最核心的還是30天或60天的養成周期,對于時間和行為的準確規劃。我們要做出改變跨出個人的安全區域,這是不容易的,所以最好是由淺入深。
正確的做法是慢慢養成習慣,一次只關注一項重大變化,每一步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
正視我和自己的關系、我和他人的關系、我們和世界的關系。
觸動最深的一句話:我每天都做著我喜歡的事情,永遠不會有工作的感覺,因為這就是我生命的價值所在。
開始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