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書中扉頁寫的:
這些力量并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只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現代社會就好像一個由我們人類創造的有機體。日益流通的交通路網,樓宇建筑,豐盈的礦藏,就好像人體的個個器官。我們用我們的行為,為他們聯網,將其智能,最后融合為一體。它就像我們每一個人,而我們就像我們身體中的各個成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世界也正處于這樣的規律在運行著。
Becoming: 世間萬物都需要額外的能量和秩序來維持自身,缺少了照料與維護,任何事物都會變得分崩離析。
Cognifying: 任何事物都可以接入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及機器會逐漸代替人類,并從事人類所做的工作。(或許含擴了管理國家,這將是一場人與機器相結合的新時代。人類還是人類嘛?還是類人形態?類機器形態?)
Flowing: 流動起來的世界,事物將趨向于免費。書頁是流動的,版本是流動的,介質是流動的,改進是流動的。我們可以自行編輯,剪輯,合成并創造任何事物。
Screening: 我們都會變成屏幕之民,書籍將會呼之即來。無數的數字化書籍將會交織在一起,無數的詞條鏈接將會去中心化形成為Meta-Book。
Accessing: 所有權不再必要,使用權將變得主流。產品軟件趨向于服務化。云端網絡去中心化,再結合形成Intercloud。
Sharing: 整個歷史將變得開放。事物在共享時也將被保留下來。對失敗經驗的共享會讓我們學的更快,做得更好。比特的價值在于分享與傳遞。只有知識分享出去了,才確定了其自身的價值。
Filtering: 在一個信息豐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內容意味著某種東西的缺乏。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人類的注意力將成為唯一的稀缺資源。利用過濾設備為我們自身個性化定制,以此突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Remixing: 所有新技術都是已有技術的結合。數字比特流的特性是可互換性,使得不同媒介可以交換形式,互相融合。
Interacting: 日常生活游戲化: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將實現與人類的密切互動。
Tracking: 對健康進行實時數據追蹤,以此打造個性化醫療方案。未來追蹤無處不在,我們追蹤自己,朋友間相互追逐。而隱私將通過信任獲取。
Questioning: 我們的思考方式將偏向行動而不是沉思。我們必須保持流動和機敏,流轉于各種觀點之間。每個答案至少會孕育出兩個新問題。我們將會變得無知,此時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Beginning: 世界大腦,全球超級有機體。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國際性的,永不停息的平臺。
面對未來我們無需擔心,尋著我們的命運軌跡=>必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