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認為,人和自己表現出來的那一面都是不一樣的。不知道身邊的人都是怎么定義我的。或者應該這樣說,每一個時期的自己都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的我是風姿昂揚的,那么的自信,可是現在的我卻如此的消極和頹廢,連我家人都看不下去了,更何況我是自我厭棄。但其實,不管是那樣的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是隱藏著深深地自卑的,本性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可是從小卻被人一直嘲笑到大,那時的自己好像也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很生氣卻又無法,渾身憋著一股勁兒,一股想要證明自己的勁頭,本來是一個資質很平庸的女生,家里人對于我上大學是意料之中卻也是意料之外,因為從小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很一般。大概是那個時候的我真的很努力。
可是現在的我好像再也找不到當時努力的身影了,因為我不知道找“誰”去努力。曾經的我真的很想出國,因為我想外面的世界肯定很精彩吧,在一個全新的環境里,好像可以重新開始一樣,尋找一個全新的自我。可是,家里不支持,當時的我很傷心,甚至比初中時被剝奪當播音員的資格都要來得傷心,于是我又尋找其他的渠道(出國),可是好像又一一失敗了,接連失敗,一無所成的感覺很糟糕,一直持續到至今。
是我不夠努力嗎,的確是的,是我不夠拼。以前讀初中高中,所有人告訴我,指著一個方向說,你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你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是終究那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是全部。當我站在這個平臺上看東西,所有的事物對于我來說是朦朧一片的,所有的東西對于我來說是新奇而又有趣的,就像一個小孩子被他們吸引住了目光,不知道在那個地方停留。我不敢使出全身的勁,因為前方的路煙霧茫茫的,我害怕我走遠了,迷失了方向,我真的就像一個縮頭烏龜一樣,一次次試探,遇到險阻,就縮回了腳步。
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故事是笨鳥先飛,和龜兔賽跑。我很羨慕也很敬佩內心有信仰的人,現在的我就屬于內心沒有信仰也沒有任何信念的人,這樣的感覺就像是無根的浮萍一樣,飄蕩蕩在湖面。很喜歡也很羨慕,故事里面的烏龜,他就吭哧吭哧的向前爬,他有自己的終點,他知道自己的方向。其實,內心無根隨處飄蕩的人最可憐。
劉慈欣筆下的葉文潔也陷入嚴重的精神危機,‘‘她首先面臨的,是一種奉獻目標的缺失,她曾經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需要將自己的才華貢獻給一個偉大的目標,現在卻發現,自己以前做的一切全無意義,以后也不可能有什么有意義的追求。這種心態發展下去,她漸漸覺得這個世界是那樣的陌生,她不屬于這里,這種精神上的流浪感殘酷地折磨著她’’,她在生活和精神上都經歷過巨大的磨難,但她在哪個小山村里有大鳳,有周圍的人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中也曾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我對于她選擇是否正確不置可否,但我很欣賞她的決心,還有她面對現實的勇氣,因為其實她完全可以享受當時的安逸,但她沒有,她愿意直面血淋淋的現實,選擇在沉默中爆發,而不是在沉默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