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一老婆婆幫富貴人家槳洗衣服,結算工錢的時候,富人嫌棄老婆婆洗得不干凈,拒絕給老婆婆工錢,只給她一個破得不行的木盆,回到家,老婆婆看著破木盆掉眼淚,不曾想那破木盆竟然開口說話了:“老奶奶,你不要哭,拿個銅板放進來。”老婆婆把身上僅有的一枚銅錢放進破木盆里,不大一會兒,竟變出了滿滿一盆銅錢。
老婆婆名叫王張氏,人稱王婆婆,無兒無女,老伴在前些年也去世了,獨留她孤孤單單一個人生活。王婆婆雖然年老,但是不管做什么活計都特別認真,由于她年紀太大了,眼神也不好,做不了太細致的活,只能靠給富人家槳洗衣服賺錢,買些粗糧來填飽肚子。
這天王婆婆去給一富人家洗衣服,滿滿的兩大盆,王婆婆踉蹌著把衣服端到河邊,把衣服放平常洗衣服的大石頭上用力搓洗,初春的河水特別的涼,王婆婆的手指都凍木了,可她仍不肯停下手,一直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洗著。
兩大盆衣服,王婆婆足足洗了一整天才洗完,她費力地把兩大盆衣服拖回去的時候,天已經擦黑了,富人見王婆婆回來這么晚,有些不高興地說道:“你還能不能干點什么事了?洗幾件衣服都洗到黑天,拿過來我看看洗得干凈不。”
王婆婆聽了富人的埋怨也不做聲,默默把衣服放在富人眼前,戰戰兢兢地看著富人,富人看了一會并沒有說衣服洗得干不干凈,而是不耐煩地對著王婆婆說:“行了,衣服放這,你回家吧!以后不用來了。”
王婆婆懵了,還沒結算工錢呢,怎么就讓她走了呢?王婆婆睜著渾濁的雙眼,怯懦地和富人說道:“請你把我的工錢給我吧!”
富人斜了王婆婆一眼,冷笑著說道:“王老婆子,你看看你洗的那些衣服,哪一件是干凈的,就洗這樣,你還想要工錢,我沒讓你賠衣服都不錯了。”
王婆婆哭泣不已,富人冷眼看了一會兒,隨手拿起一個破得不成樣子的木盆,丟給王婆婆:“行了,別哭了,我也不是那狠心的人,就把這個木盆給你吧,這可比你那工錢多多了。”
王婆婆百般哀求皆無用處,富人把王婆婆往門外一推,破木盆往出一扔,隨后大門就緊緊關上了。
王婆婆拿著木盆深一腳淺一腳的回家了,到家后越想越傷心,越想越難過,辛辛苦苦這么久,就得了一個毫無用處的破木盆。
王婆婆坐在地上,呆呆地看著破木盆,眼淚不斷流出,一滴滴接連不斷地落進破木盆中,王婆婆正哭的悲傷之際,突然發現破木盆里閃出數到金光,隨即一道稚嫩的童音傳來:“老奶奶別哭,我來幫你,你往盆里放一粒銅錢試試。”
王婆婆被這聲音嚇了一跳,哆哆嗦嗦地盯著破木盆看,破木盆告訴王婆婆不要怕,自己不是普通的木盆,而是盆靈,它本來是在沉睡之中,是王婆婆傷心的眼淚讓它醒了過來。
王婆婆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拿出一個破手絹,一層一層打開,里面包著一枚小小的銅錢,這是她僅有的家當了,她舍不得花,又怕弄丟了,就把它塞在懷里。
王婆婆把銅錢輕輕放在木盆中,不大一會兒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原本空蕩蕩的木盆,現在竟然盛滿了整整一盆銅錢,王婆婆都呆住了,她把銅錢拿出來仔細看了又了看,發現竟然是真的。
王婆婆樂壞了,用手不停地摸著破木盆,她并不貪心,把這些銅錢拿出來仔細放好,每日夠吃夠喝就足矣。
就這樣時間匆匆而過,一晃兩年過去了,王婆婆更老了,連路都走不穩了。
話說這年大旱,民不聊生,很多人家為了填飽肚子不惜賣兒賣女,王婆婆不忍心看著鄉親受苦,拿出一些米放進破木盆,心里想著它能讓銅錢變多,也應該能讓米變多。
果然不出王婆婆所料,王婆婆把米一盆盆端出來,熬成粥分給鄉親們充饑。鄉親們無不對王婆婆感恩戴德。
富人知道了此事后,悄悄去王婆婆家查看,當他發現盆的秘密后,趁著月黑風高把盆順走了。
第二天,王婆婆打算在端些米給鄉親們熬粥,卻發現木盆不見了,她頓時一籌莫展,門外等著喝粥的鄉親們見王婆婆一直不出來,開始不斷砸門,并破口大罵,罵王婆婆只顧自己不顧鄉親們,急得王婆婆流淚不止。
且說富人把木盆拿回家后,忙不迭地放里一塊金子,等了半天不僅金子沒變多,就連他剛放進去的那塊都不見了,富人不信邪,又放里一塊金子,還是不見了。富人心想可能是金子不行,于是他學著王婆婆往盆里放了一把米,米也不見了,這讓富人大為光火,一腳將破木盆踢出老遠。
王婆婆正抹著眼淚,突然發現面前多了兩塊金子,接著米不斷地涌進屋中……
當鄉親們看著王婆婆一瘸一拐打開門,把粥端出來的時候,不禁為自己剛剛的言行感到臉紅,紛紛向王婆婆道歉,王婆婆表示不在意,說大家都不容易,互相多體諒吧。眾鄉親皆紅著臉點頭稱是。
在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旱災很快就過去了,在王婆婆的資助下,村里再也沒發生過賣兒賣女的事情,鄉親們都對王婆婆感激不盡,人人見她都尊稱一聲“王奶奶。”
而那位富人,如今卻變成了窮人,他家的糧食和金銀皆無緣無故消失不見了,報官后,官府也沒查出問題,最后不了了之了。
本故事蕾姐原創短篇《木盆記》,王婆婆干了活卻沒得到應有的報酬,只得到一個不能用的破木盆,卻沒想到這竟然是盆中之靈,王婆婆更是在旱災之際,利用盆靈救了眾鄉親,而那可惡的富人卻落得個陪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人做事一定要本本份份,保持本心,切記只有種善因才會結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