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部,相傳黃帝遍歷五岳,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也是正一道的祖庭。因其“青翠四合,狀如城郭,故名青城”。青城山地貌奇特,云霧籠罩,樹木蔥蘢,其峰巒、溪谷、道觀、亭閣隱現于滿山綠影中,極為清幽僻靜,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余秋雨游覽青城山和都江堰后也曾留下墨寶“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就連曾經風靡兩岸三地的《新白娘子傳奇》中有一首插曲也唱道:“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可見此山真的是修身養性,得道成仙之佳處。
青城之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東漢順帝年間,張陵(后被信徒尊為天師,更名為張道陵)來此創立了道教的“五米斗道”,又稱“天師道”,奉老子的《道德經》為經典,使青城山逐漸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被奉為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
? ? ? ?
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后山。前山景色溫婉靈秀、綠蔭掩映,處處是文物古跡,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坊、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林幽水秀、山雄峰險,一年四季景致分明,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山中的道教宮觀建筑群始建于晉,盛于唐。現存有天師洞、建福宮、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上清宮、朝陽洞、祖師殿等數十座道教宮觀。其中天師洞是青城山最為有名的地方,周圍青山環繞,唯有一面臨澗,相傳是天師張道陵修煉之地。洞中有張道陵及其第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主殿三皇殿中還供有唐朝石刻,有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等。洞門前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據傳為張天師親手所種,至今已2000多年。
? ? ? ?
當您暫別成都的閑適愜意,來領略青城山的清幽脫俗,您也許會發現秋天所有的表情和顏色。青城山的秋是金色的,樹冠如火,一簇一簇在青山綠水間;天高云淡,風輕揚而起,片片銀杏葉落在山林、小路、青瓦、古墻……秋天的美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這幽靜中除了體味美不勝收的景色以外,更加使人品味到一種遠離塵囂俗世的寧靜祥和之感。描寫青城山的詩句不在少數,杜甫也曾有詩《丈人山》:“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但我看完青城山的簡介和照片后,卻閃現另一首詩,似乎更有意境,就是唐代詩僧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