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進行了第四單元5、6課的學習,這兩節主要講解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重力的大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物體的運動方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這兩節課在上的過程中我主要對學生實驗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如下:
? ? 在進行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摩擦力大小關系的實驗時,由于用于裝載砝碼的盒子不好找,本打算直接用小車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上移動來進行摩擦力大小測量的,在自己做了實驗后發現小車在桌面和磨砂紙上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書差距并不明顯,由于剛好六年級上電與磁的時候有用到燈座,于是就對燈座進行了改變,用來承載砝碼。
? 在做不同運動方式與摩擦力大小關系時,由于小車要做滾動和滑動兩種運動方式,在做滑動與摩擦力大小關系時,如何固定住輪子就比較惱火了,剛開始一個班我采用的是膠帶纏繞國定輪子,發現膠帶會掉或者跟著輪子一起轉動,所以效果并不明顯。所以就用小鐵棒穿過輪子的方法來固定,剛開始是只固定了前面兩個輪子,學生發現雖然前面輪子不能轉動了,到時在拖動的過程中后輪還是有在滾動的現象,不能完全說明小車是在進行滾動,所以就又用小鐵棒固定了后面兩個輪子。這樣子相對更具說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