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語文教學,按照新課標的語文核心素養四個關鍵詞:
語言,思維,審美,文化。
而期末考在即,總是難免功利性一點。
考前一兩周側重復習和梳理。
考試倒計時:
清楚各科考試范圍&考試題型
整理自己各科強項和弱項
有針對性看最近試卷和自己薄弱部分題型
作業本上錯的題目
注意書寫,卷面工整
語文考試通關口令
作文時間要留夠
閱讀理解分點答
做題別忘做批注
古文默寫記仔細
分配時間按分給
語文考試也不難
心平氣和書寫佳
卷面整潔人人夸
這是根據同學們現實情況整理的順口溜,側重在非智力因素比如考試習慣的培養,語文單科能夠嚴格執行有十分左右提分空間。
這樣做其實是初中到高中過渡時期,促成學生習慣的養成:第一初中升到高中后,題型、考試時間、分值等變化特別大,學生做題習慣不好,丟分嚴重。
而很多學習習慣(包括書寫習慣,閱讀習慣等等)都是義務教育沒有抓好的后遺癥,但是義務教育不是老師不想抓,現實原因很復雜。
考前重要知識點梳理
1、回歸課本(課本的四個古文句式:判斷句,被動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句)
2、最近幾套卷的默寫重默
3.考前一周每天寫三百字左右語文小結,側重復習內容梳理和卷面
考前精練精評重點復習的五套卷子:
1.分班后第一摸底考試卷(側重近段時間所講內容梳理)
2.高考卷(知曉最新動態)
3.去年期末考題目(每次期末考前必刷)
4.智慧上進綜合檢測卷(考前練手熱身,難度和靈活度特別適中)
5.高二剛剛結束的摸底考試卷子(高一期末考題目一樣概率很低,因為是惠州統考,所以是市里命題,把握動態和命題趨勢很重要,尤其這兩年上學年高一高二期末考都是同題作文)
考前一周講的最后一篇文章:
魯迅的《拿來主義》
主要想法:
第一魯迅是課本的熟人紅人,高考這次不避諱又別有新意考了魯迅《故事新編》里面的《理水》篇目,現在讀來仍然經典,對現實有諷諫作用,講《拿來主義》也是扣住熱點;
第二文體上《拿來主義》是駁論文,不管從論證的方法:舉例,對比,類比尤其比喻論證非常經典;
第三《拿》主要討論對待文化遺產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以說從中引申而出。而“拿來主義”精神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仍然非常有借鑒意義;
第四這篇出自《且介亭雜文集》,很好體現出“匕首”的力量,有現實針對性,這和時評類寫作一樣,針砭時弊,而語言的犀利反語諷刺等,也體現魯迅一貫的文風;
第五溫故知新,可以聯系同樣也是比喻論證的篇目《勸學》,也是這個學期重點的篇目,高考64篇必背古詩文其一。
高二摸底考試卷的分析
因為期末是市統考,所以抓信息點其實蠻有意思的。
每次市里自己出題,教研員很注重惠州的本土文化,總會有個別題目是關于惠州的。其實教研員這點貫徹了很多年,我感覺說的通:
語文是觸類旁通的,對于整個語文的高考,凸顯中國的文化,那么到地方考試,也是文化,更為落地就是本地的文化,而這套題,是我看過本市自己出題將本地文化發揮的最淋漓盡致的。這些獨創性本土化的題目,估計去網上搜也搜不到。
考完有人在市的語文群問教研員:
教研員和回答:
見仁見智。
審核組對命題初稿的評語是:
以繡花功夫命題絲絲入扣
憑敬親心意思鄉脈脈含情
我基于剛剛說的理由,還是贊同的教研員觀點的,小結試卷內容如下。
期末考試卷到底如何,明天揭曉;但其實重點不僅看語文老師的整理,而是同學們自己的整理,而他們整理背后是條理性和認可度。
尤其分科后帶了一文一理班,兩個班語言能力和悟性感覺相差甚遠,所以上次語文成績差距比較大也是可以預見的。畢竟理科班還有靠數學拉分,所以文科班語文更佳也是正常。
看最后數據出來可以再進行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