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念》這個是純銀的東西,當初看到就覺得很適合自己,就“偷”過來,記錄一些零碎的想法和靈感。
最近對remix的歌著了迷,《latch》就是其中一個“受害代表”,聽的是Sam在麥德遜廣場花園的現場版,開頭Sam說了一句“Put your phone in the air.”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演唱會的熒光棒,為什么不能用你的手機來代替?
制作一個APP,利用屏幕發出變換的光。不過仔細一想,功能倒是能復制,聯想一下使用場景就有點恐怖了,一場演唱會下來估計會摔碎一票手機屏,得不償失。
最近對時間的概念很敏感,日子一天天過,上一次注意日期是八月一號,再看已經是九號了,三分之一都已經過去了。前天做夢夢到自己看日歷,已經到了二十號,“好嘛,一個月又快完了?!眽衾锏淖约哼@么想到。起來還迷迷糊糊,真的以為這個月快完了。
我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也有“眼大肚子小”的問題,昨晚回家路上餓的不行,買了菜和肉回去做飯,買的不多嘛,兩個菜一塊肉,米飯蒸的也不多嘛,然后吃完之后感覺人要被撐壞了。以后要少買少買,切記。
昨晚在圖書館待了五個小時,把剩下的大半本《寬容》看完了,圖書館是真的冷!?。⊥饷婧沽鳑驯常锩嫖翘?。
《寬容》是本好書,真的不錯,不同于記實的史書,《寬容》記錄了人類思想一步一步的發展。房龍開頭是說這是一本說“寬容”的書,對于我來說,在基本理解了房龍“寬容”價值觀的同時,這還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西方宗教發展史的書籍,受益良多。不過對于中世紀以及中世紀之后的幾百年,我沒怎么看進去,可能是太陌生了,突然就冒出一個我完全不知道的人或者事,云里霧里。(不推薦陜師大這一版,配圖雖然多,但是關聯性幾乎沒有,嘩眾取寵的感覺。)
前一陣還看了幾部電影。
《奧斯曼中尉》和《承諾》,這兩部的背景都是一戰時的土耳其,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的民族沖突。
《奧斯曼中尉》講述了一個土耳其的中尉和美國護士的愛情故事,開始沒多久就定下了三角戀的基調,講真有點莫名其妙,突然就愛上了……囧。說它講述愛情吧,橋段很老,容易讓人審美疲勞,說它是凸顯歷史,引人深思吧,電影刻畫的這個程度還真不夠讓人深思的。不太推薦。
《承諾》相較之下就比較好了,講述的就是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實施種族滅絕的事情,視角是一個去伊斯坦布爾求學的亞美尼亞男青年,親身經歷了整個屠殺的過程,很多場景是很有震撼力的。雖然也有三角戀(無語,哪哪都是三角戀,每次看到這種情節,我就知道:這三個人中有一個活不長了。),不過因為民族相同,戰線統一,不太糾結(因為我真的知道要死人)。到最后讓人對土耳其恨的牙癢癢,對亞美尼亞民族深感同情,Bingo!電影目標達成??!推薦看……
接連看到兩部關于亞美尼亞民族的電影,忍不住去知乎搜了一下,原來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一樣可憐,各種被迫害,不過這個民族是讓人尊敬的,關于他們的描述有一句是這樣的:“亞美尼亞人是唯一一個和平時期外出,戰時回國志愿參軍的民族?!睙嵫序v!
聯想到之前看到的講述波蘭和烏克蘭的種族屠殺的電影《沃倫》,真是讓人感嘆:人世間怎么有這么多的血腥暴力!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房龍在《寬容》中有個理論能很好的解釋這個情況:“往往上層的改革愿景是很好的,上層也都能很好的適應新政策,但是放到思想和經濟都落后的中下層人民中,這個制度就很不合適了,這也是制度最終沒有推行下去的原因?!辈⒉皇撬腥硕加心莻€思想高度的,《寬容》中一句話的出場率很高——“想讓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需自己先如何對待別人?!边@句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異曲同工之意。我承認復仇讓人很有動力做事情,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比绻蠹宜枷氤潭榷几叩嚼斫夂哇`行房龍的“寬容”,大同不遠矣。
還有一部不錯的電影——《The Wall》,是一部改編片,講述的在伊拉克戰場的一個傳奇狙擊手——Juba(待考證),射殺了美軍35人,電影結尾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我發現我越來越喜歡開放式的結尾了。不過,我要開始吐槽了:這狙擊手TM太神了!不是人??!神的如我大天朝抗日神劇中說的一樣“八百里開外一槍斃命!”點到為止,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