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 ? 最近跟著樊登老師讀《論語》,今天學到了這句: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樊登老師說: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怎么都快樂不起來呢?仔細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很難快樂的人大多數有一個特征,那就是總愛抱怨。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不會先反思自己的問題,而是習慣性甩鍋。這樣的習慣會阻礙一個人進步,以后當然會憂愁不斷。而君子遇事則會“反求諸己”,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會讓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強,煩心的情況自然也會變少。推薦你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反脆弱》。
? ? ?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君子坦蕩蕩,是因為君子求諸己,自己的快樂不依賴別人,小人長戚戚,因為小人求諸人,總是抱怨焦慮,總想控制外在的東西,內心全被外在的東西牽動,你想孩子按照你的預想越來越優秀,你想愛人越來越溫柔有擔當,你想自己的上司心情好重視你。。。但是外在的東西能控制的實在少之又少,而你又依賴它們,所以你很焦慮。當你知道每天你所做的一切,你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由你自己做出來的,向內求生活就沒有那么多可抱怨的,沒那么多擔憂,行所當行!
? ? ? ? 之前對孔子的印象是古板的老人家,學了《論語》才知道孔子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每天都很開心,只要沒有喪葬國難之事他每天都會唱歌,很合群、好學、謙虛、仁愛。。。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 ? ? 這是世界上很多高級的東西,就是既難也不難,很多事情都很容易,但堅持很難。愛孩子很簡單,但正確的愛孩子很難,每天寫每日一省,復盤當天的事情,每天進步一點點,希望的火苗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