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讀《追風箏的人》
?二十幾載來,雖長居象牙塔,但也不免物與欲的侵蝕,捫心自問,那些如風往事,是否真的都在陽光的照耀下?也許我們已記不清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然而往事是不能被埋葬的,尤其是那些心靈的創傷,往往會自行爬上來,讓人繼續掙扎。
?在我們人生的不同時期,我們都曾不惜一切去追逐當下最執著的想要得到的事物。為了得到,我們會選擇放棄、背叛、謊言、隱忍、甚至逃避。因為年少時的輕狂執念,義無反顧的抉擇,誰不曾有過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傲慢?誰不曾因懦落冷眼旁觀,成為魯迅筆下“忠實”的看客?誰不曾因嫉妒而心胸狹窄,小肚雞腸?誰不曾因懶惰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誰不曾因貪婪好高騖遠,心機百出?其實我們早已罪惡纏身。
?盡管浸沒在歲月的濁流之中,人之本性,善也。每每想起,我們自責、羞愧。每一次內心的掙扎,讓我們渴望救贖,渴望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以挽回我們曾丟失的“風箏”。然而,權衡利弊之后,終究還是想想而已。因為社會的不容許,那條再次成為好人路依然荒蕪,我們依然背負著罪惡繼續生活,無比沉重。
?世俗的眼光向來是門縫里看人,一旦罪惡暴露,這個污點將滲透到你生活的各個方面,工作單位不敢用你,朋友同事甚至親人疏遠你,防著你,走在大街上別人對你指指點點。因為在他們心里,你已經被貼上了一個壞人的標簽,而且很難再拿下來,哪怕你已經意識到錯誤。殊不知他們或許也是罪惡深重,卻因為你的救贖,五十步笑百步也就理所當然了。人這個圈子是需要被認同的,當不被認同時,大家也就面面相覷,盡管心知肚明,也只能裝著毫不知情,一切如常。也正因為如此,所謂的救贖,所謂的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也就沒有其存在的意義。
?人總會活在某個時限內,那里的世界也許是幾年后自己都無法理解的,但這也是我們無法突破的。成長的過程本就是一個自我修正的過程,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是選擇自我救贖的柔韌派還是繼續隱忍的懦弱派,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要我們深知其中的大是大非,在前面的路上引以為戒,減少這樣的過錯,而不是利用這樣的社會漠視錯誤,甚至不知悔改,變本加厲。畢竟,人生并非只做有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