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130期“靜”專題活動。
春光四月,天氣變化無常,時而大風,時而連續降雨,前天還出現了冰雹。將近中午時分,眼瞅著天空越來越暗,濃黑的烏云翻滾而來,狂風驟起,把路面干枯的木棉樹葉刮起老高。
我的腳步終究跑不贏風雨的速度,大顆的雨滴密集地砸了下來。傘是打不開的,只好跑進距離最近的吳信坤藝術館。
好在工作人員正在關門,我說明想暫時避雨,可以進去一下嗎?那位中年婦女笑呵呵地說:“沒關系呀,我是看風太大,又下雨了,只是關上門,看樣子這雨一時也停不了,你可以進去看看,大燈都開著呢。”
我趕緊道謝,說:“那太好了,又躲雨又參觀,謝謝啦!”我往里一看,除了展品,一個人影都沒有,環境倒還算亮堂。
這個室內展館我以前來過,只是太匆忙,走馬觀花,從頭到尾幾分鐘就走了一圈,啥也沒看明白。這次不急,急也沒有用,不知這雨要下到什么時候呢,慢慢看吧,本來我也喜歡看展覽。
吳信坤藝術園,顧名思義,就是吳信坤個人的藝術品展覽和創作的園區。這個園區很大,分為三部分,室外國際陶塑園、室內藝術館、工作室。僅室內藝術館占地面積就有830平方米。一樓展廳陳列有一百多件雕塑作品,主要是石雕、青銅、陶塑作品。二樓是吳教授進行雕塑創作和制作的場所,也是高校研究生進行創作實踐的基地。
大門的入口處,有吳信坤藝術家的介紹,他的頭銜可真不少,他是國際著名美國華裔雕塑家,曾受聘為:中國鑄造協會藝術鑄造委員會專家顧問,亞洲青銅裝飾協會專家顧問,廣東省美協陶藝委員會委員,中國傳媒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大學、佛山大學等大學客席教授。
吳教授是廣東佛山人,是潘鶴大師首批研究生,后任教于廣州美院雕塑系。
他還是美國堪州大學客席教授。為美國創作了一大批城市雕塑,作品進入美國國家級博物館、名人館。
他曾受到總統克林頓夫婦邀請訪問白宮,獲總統夫人感謝信。
他的"青銅表面熱著色技術"獲中國國家專利。
這個展館內簡直太安靜了,感情只有我一個人,那個中年婦女不知道哪里去了。只聽見淅淅瀝瀝的雨聲,還有雨水順房檐而下,不知落在什么物品上,發出有節奏的啪啪聲。
開始進來的時候,我專心地欣賞每一件作品。入口處那個女孩雕塑,我不懂藝術,只感覺身材頎長,其他的不知美在哪里,放在最為顯眼的地方,不知是何用意,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也沒有看到說明。
一幅薄紗我覺得不錯,潔白的石雕,裸體的漂亮女人,柔軟的身姿,薄紗從頭頂像瀑布般地飄灑下來,似有似無,那沙算是神來之筆,比單調的雕塑裸體,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美的感受。
一副貴婦人,青銅雕塑,我從來沒有見過青銅可以雕塑出這么美的色彩,完全不是印象中的單一顏色、莊重的題材。你看她手里拿著書,身上趴只乖乖貓,還有水煙壺之類的。旗袍滾邊繡花,慵懶的神態,安詳的面容,一幅歲月靜好的樣子。
撫琴的女孩,旁邊有講究的香爐,看著這個畫面,仿佛看到了香薰的煙氣繚繞,古箏的余音繞梁。
非洲男孩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頭卷發,吊在兩旁的腿和鞋子。讓人產生無數聯想,這個男孩幾歲?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家世?
再看這一組依然是青銅雕塑,叫做“東西方同代人”,一半是兵馬俑,一半是西方什么人,具體是誰不清楚。看到這兒我又害怕起來,心生恐懼。幾千年前的人,還是半個身體組合在一起的,雕刻得栩栩如生,我有點看不下去了。
環境安靜,體驗到的是安寧、安定、安詳,我享受著這難得的孤獨。后來感覺是太過安靜,恐懼感油然而生。看來人是群居動物,短暫的孤獨是享受,長期的孤獨大概就是寂寞了。尤其是這樣與歷史空間拉近了距離,就有了逃離的想法,人啊,真不知你想要的是什么。
我走出展館,雨停了,水中的倒影又鮮活了起來,池中的鴨子嘎嘎地叫著,打破了寧靜,有了生命的活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