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是的,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并不是大多數人以為的,只有「上進的人」才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才需要變得更好。
沒錯,那些「上進的人」展示出來的,更容易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在不斷的讓自己變得更好,并且很明顯。
除去這部分人,應該還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你怎么就這么篤定、這么不嚴謹?
有些人說:我現在就挺好,衣食無憂,生活很有品質,也沒想去學習改變世界的能力,保持現況就挺好的。
看上去,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他們當下的衣食無憂、品質生活,是生來就有的嗎?
有的,那些在聲名顯赫的家庭中出生的,就擁有這一切,但,他們絕對沒辦法做到“不變的更好”。
回顧歷史,中國歷朝的那些國君,哪一個不是從出生的時候,就比普通人接受更多的教育,無非就是為了讓國君更加的強大,比大丞們、比鄰國國君更加的強大。
再看那些已然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士,已無太多的物質追求,但,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告訴那些出生在自己創造的、環境優越的后代們,守住這份家業,需要你們變的更加優秀。
特別是這些出生好、背景好的人,特別的明白,單單要完成「守住」這個動作,就需要自己比先輩們更加的優秀。
因為,先輩們給的一些經驗,放在當下不一定適用了,先輩們曾經的優勢,已經再也沒有了當初的優勢作用,更可能的一種情況是:那些優秀先輩們的經驗、優勢,在當下,會有很多的人去研究、去分析,會有更多的人在研究、在分析,這些人想的是,復制他們的成就,甚至超越他們的成就。
這樣來看,不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嗎?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起點不一樣。一邊是沒有物質基礎、沒有背景支持,常常還要為日益增加的日常開銷所憂心的「普通人」,另一邊是物質充沛、背景強大,完全不用考慮日常開銷的「富家子弟」。
富家子弟們,他們的家族,會安排一系列的教育,來告訴他們「要變得更為優秀」,這是他們的通識教育。
一些細膩的人發現,好像遺漏了一部分人,那些小偷、失足的、犯罪的,一群被社會認定是深淵里的那部分人,他們肯定沒有希望自己更好的想法。
關于這群人,肯定存在爭議,我只是表達我個人的看法。人性是善還是惡?我沒法判斷。
我認可這樣的一種說法:這群人并不是一開始就選擇做這些事,只是在某個時刻、某個階段,需要進行選擇時,沒用正確的方法(或者說他們沒理解真正正確的方法),在那個時刻、那個階段,用了錯誤的方法選擇。
這些人,他們一樣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權利,只是他們為了達成目的的方法,是人們不認可的,是道德不允許的,是法律所制止的。
因此,強調的這一件事,做好這一件事,非常重要,最為重要,唯一重要:
選擇正確的事「做」
“選擇正確的事做”,分為選擇和正確的事以及「做」三個層面。
選擇,你是吃蘋果還是梨?這太簡單了,幾歲的小朋友都能解答,這沒什么難的,對于大人來說,更加的容易,為什么?
因為這兩樣東西,我們都知道,我們都見過,我們還都品嘗過,因此,我們清楚自己更喜歡蘋果還是梨。
再進一步,我們在多次品嘗之后,我們知道,什么品種的、什么季節的、什么產地的蘋果或者梨,水分、甜度、口感分別是什么樣的,基于以上,我們會清晰的做出選擇蘋果還是梨。
但幼兒,就沒法做到這些,他們通常是:給什么吃什么,如果味道不好,可能會從此很長一段時間內,排斥那個,他認為味道不好、口感不好的水果(我個人因為吃絲瓜嘔過一次,從此不敢再碰一次)。
什么是“正確的事”,還是通過蘋果和梨來說明,對于牙齒不錯的人來說,這個水果最好是脆一些、水分充足一些。對于年紀很大牙齒沒幾顆的老人來說,這個水果最好是面一些,好吞咽一些。而對于糖尿病人來說,這兩個水果可能都不太合適。
「劃重點」:要做好選擇,首先要見過,見的越多越好,其次要體驗過,體驗的越詳細越好,在體驗的過程中,努力去感受這個過程,慢慢就會呈現出,這個情況下,應該選擇這個,那個情況下,應該選擇那個,有些情況下,這個和那個都不能選擇,記下來,看看下次,還會不會再次碰到,久而久之,你就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事」。
……
終于,我們學會了「選擇正確的事」,這時,突然發現少了點什么?是什么呢?
「做」,是不是忘了去做,如同做夢一般,把「做」也留在了夢境里,以為自己還在夢里……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停,停,停,醒一下,我們還沒有到達這個境界,如若真有這樣的境界,那還是要去「做」的,并且更要去「做」,用無差別的關愛,幫助更多迷失的人。
《神童詩》有關于人生四大喜、四大悲的總結。聽的比較多的是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
有人進行加工,惡搞成四大悲:久旱逢甘露「一滴」,他鄉遇故知「債主」,洞房花燭夜「同性」,金榜提名時「別人」。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只做了「選擇正確的事」,而沒有進行「做」這個動作,那么,別人大喜之時,就是你大悲之刻。
因為,做了才有結果,沒做就像在夢境里一樣。
加入踐行(做)群
在這個群里,大家的目標就是踐行
在這個群里,你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有這么多人(4000多人)在踐行
在這個群里,你會受影響,跟著踐行(做)
然后,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踐行隊伍
更多的人在踐行,又再次影響你對踐行的態度
從一開始的試著踐行,到后來的,篤定踐行,不踐行就難受,不做不行。
「做」,從了解踐行群是否值得選擇開始
「做」,從了解踐行群的事是否正確開始
「做」,從加入踐行群開始
真正《神童詩》里人生四大悲: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子無良師。
前三個情況,不可控,唯獨少子無良師,可以解決,但是,在古代很難,那時候的教育是極為稀缺的資源,但是在今天,教育資源變得不再稀缺,但優質的教育任然稀缺。
你有良師指引,那你大概率也會成為你孩子的良師,而孩子不斷的成長,對于你的要求就會更高,怎么辦?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成為自己和孩子的良師。
在踐行群,我們有邏輯課大師,為什么是大師,因為這個邏輯課里有很多的心理課,真真切切的,讓我們審視自己,了解自己,承認自己,改變自己能改變的。
在踐行群,我們有投資大師,他的資產增值幾萬倍,你不信,對吧,你想讓他用賬戶來證明,對吧,別說,他還真展示了,群里的人看到的大概是2000萬美元吧,群里的人大概市值增加了1個多億吧。
即便這么說,更多「沒看到的人」認為他在吹牛,你是來群里驗證一下呢,還是選擇最輕松的「你們吹?!梗瑏碜鳛槟悴贿M入群的「借口」。
在踐行群,我們有技能大師,編程、寫作、演講、英語、養育……,反正沒有教如何看K線、看蠟燭圖的,也沒有教陰謀論的,更不會自己不做,天天鼓動別人去干的......
好了,今天說的有點多,口太干了,腦子也有點興奮過度,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