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以為我是一個會學習的人,但近一年來入了PPT的坑,更是發現了PPT的樂趣所在,然后遇到了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事情我才知道這些….
1. ? ? 學任何東西要學會總結
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就是傳說中的套路,而我們在學習中或者掌握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縱觀學習歷程,也就是“復盤”,將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都羅列出來,并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總結出在學習中對自己成長更有效的方法,或者讓自己在下次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更有底氣,而不是每一次都要焦急地從頭摸索。
做設計也是一樣,我之前做過三個教程,都是通過收集、歸類、總結分析,這樣三步最后得到一個較為通用的方法。從大一開始,排版一直是我的弱項,雖也不是很差,但是看到其他同學排的那么高端的版式,難免不甘心,之后也會收集很多圖紙,但是從來沒想過要總結方法,于是他們就成為了硬盤垃圾,而相似的場景總是在上演。后來學習PPT之后,看到了更多的教程(PPT圈好像最不缺的就是各路大神的教程,而建筑圈卻很少能看到有杰出的建筑師寫碎片式的教程),我才意識到總結的重要性,有意識的總結歸納,即使那個點再小,于人于己也是有用處的。然后有一天就在我還在糾結圖紙到底應該怎么排,有什么方法能做的更好的時候,就像是頓悟,突然就蹦出了六個字“大中小,黑白灰”,看起來很簡單,實際很有效。
知乎里有一句話: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還輪不到拼天分。也許你看起來很努力了,但是一直還是沒辦法讓自己滿意,可能是你努力的不夠,可能是方向的問題,努力錯了方式,那么在你不斷總結、不斷追問中,總會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向,再去努力,相信總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2. ? ? 學習設計不能局限于一個方面
設計都是相通的。雖然這句話我一直知道,也是認同的,但是對這句話的理解卻一直模模糊糊,所以在應用的時候也很難把在其他設計看到的東西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或者說只能“看山是山”,遷移能力很弱。
但是學習PPT之后,才發現很多人把三維渲染的東西應用到平面設計中(珞珈的模板總是讓我有一種看大片的趕腳orz)。當然這么講只是某種意義上的綜合應用,更深層的是,我們在看到一種設計的時候,要去分析它為什么做,它是怎么做的,從而將這種思維應用到其他的設計中。做任何的設計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問題的設計就不能稱作一個好設計。
羅子雄在他的TED演講“如何成為一個優秀設計師”中也提及,大意如下:如果做工業設計的只看工業設計,做UI的只看UI設計,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沒用、很懶惰的行為。而他自己的Pinterest中也收集了各種他認為的好設計,甚至還有美女。
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可以讓自己可以在不斷擴大視野、提升審美的同時,還為自己選擇一個更為適合的設計方向提供了機會,而不僅僅局限于眼前。
3. ? ? 要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我之前做過一個這樣的教程:如何利用淘寶學習圖文排版。其實用淘寶學習排版并不是一個快捷的方式,甚至有點雞肋,但是我透過這個教程,更想說的就是我們要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攝影師,可能在逛淘寶的時候看看模特是怎么拍的,色調是如何調的;如果你是一個平面設計師,可能會看到很多店鋪較為優良的圖文排版,或者你是一個店鋪設計師,就會看到人家的店鋪是如何裝修的。
你會看到什么,取決于你想看到什么,而你分析設計的能力,與你的設計水平也會息息相關。
我現在再回頭看那篇教程的時候也會覺得有些淺顯,但這個觀點希望大家可以體會并且應用。留心處處皆學問,在我們沒有瀏覽專業性質網站的時候,也是可以隨時學習的。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其學習深度真的是相去甚遠的,而我們在主動學習中學到的方法也會不自覺的應用到被動的學習中。可能PPT對于我一直較為喜歡平面設計的心而言,加上喜歡邏輯較為縝密的思考,它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讓我有主動去探索它的欲望,所以會積極主動的關注大V,參加微課,找到很多獲取資源的方式等。而這樣的學習方式,或者說學習習慣又會應用到其他的學習中。
我在學習建筑設計時,多數情況都是趕著走,到什么時候,需要用到什么軟件,就去學,然后每次應用起來也是恍恍惚惚,絲毫沒有得心應手的感覺,最后的效果也很難把控。而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就是我們都太想成為一個什么都會的人,于是沒有側重,所以覺得建筑學太過龐大。在一個點還沒有突破的時候,就去想著這個面應該怎么能做好。但是如果你的興趣點就在效果圖上,則可以把精力多一些放在如何提升效果圖上,或者你愛好設計,就更多地去分析如何才能做出一個好設計。有時候立足于一點,做好之后,再去擴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4. ? ? 輸入很重要,輸出同樣重要
每每看到曹將的輸出,總是讓我“垂死病中驚坐起”。如果你關注了他的公共號(曹將),你會發現,他總是可以很高效的輸出,不管是遇到的事情或者人給他的啟發,還是工作上的經驗等等。
在我之前的學習歷程中,一直都只是輸入以及被動式的輸出,即按照要求輸出,可能是學校的作業,或者社團和社群的海報。而這些并不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部分,可能人都有一種逆反的心理吧,在別人的要求之下做事情總是不如自己積極主動去做一件事情來得開心和更有動力。一定會有讓你有興趣的點,不必太羨慕別人的輸出,只要你想,你也可以做到。
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第一層級是你學會了,更高的層級是你讓別人也能學會。而能否讓別人也學會,體現著你的邏輯和表達能力,要經過深層的處理。而這個整合過程也會讓你自己得到一個提升。
另外輸出的好處就是,會給你打上個人標簽。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學會推銷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人有很多時間為你停留,去深入了解你的特長是什么。而你有質量的輸出才能更容易讓人看到你的優勢所在,而這樣的好處就是,當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則會下意識的想到你,就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
我不會告訴你們,之前接PPT定制的時候就是因為平時經常發一些和PPT有關的內容從而讓學長記得,所以在有BOSS需要的時候,他便引薦了我,在此感謝學長和BOSS。
機遇需要天時地利,但也需要自己的創造。
以上僅為個人最近學習的一點點心得,總結出來希望也可以給你一點點啟發。/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