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找了Talks at Google早期采訪CHRIS VOSS的一期節目,本意是消磨時光,結果是意外的驚喜,與我們之前的認識有好多沖突。(越沖突,越驚喜)
CHRIS VOSS是前FBI人質與恐怖談判組專家,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和其他院校開授談判課,并創立了黑天鵝公司。他深信人質談判的技巧可以同樣適用于商業世界,出版了一本暢銷書《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 Negotiating As If Your Life Depend On It》
CHRIS重新定義了“不”在談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不”不是談判的結束,而是開始。
"不"是自我保護,是自由支配權力。當對方剛說出“不”后,需要給一定的時間思考并讓“不”在大腦中發酵,讓其認識到他們可以說“不”,有自我選擇的權利,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談判,他們防御已經放下不少了。
所以有些談判開始時還會故意設一些明顯的問題來激發對方說“不”的機會,目的是讓其找到一個稍微放松的姿態開始對話。在談判一層一層遞進中,不停的誘發對方說“不”,試圖讓對方找到可以控制的局面的感覺,直到最后的“是”。( “Yes” is the last thing you need to hear.)
我們很喜歡聽人說“**你是對的**”,可最后成事的是“**就是這樣**”。
當你站在自己的立場,龐博引證,據理力爭,對當下事務談論一番,一些都是那么合理正確,對方很是同意,并說“你是對的”后,但這一切沒有任何改變,對方該怎么做,怎么決定,或是否需要繼續跟你對話都不受影響,因為這只是你的觀點,他也接受你的觀點,那不代表他需要聽從。
可是如果對方說“就是這樣”,那就是他有產生了共情(Empthy),這只鞋也合他的腳,到了你想到的地方。只要讓他們找到了“就是這樣”的感覺,不管這次談判結果怎么樣,他們再次還是會來找你。
而這也好容易做到,就是重復對方前面那段話的最后3個詞,哈哈哈。他是這樣簡單概括,真要做到也是需要無數訓練和專門鍛煉吧。
另外還有些反直覺的東西也是值得好好咀嚼
1. 談判時不要太兇狠,過分逼迫對方,否則即使贏了這次,只要他活著,在剩下大歲月里無論如何都會來找到你,讓你為此買單;
2. 在面對一個無害的人類和恐怖分子時,找恐怖分子談判;
3. 某些情況下沒反應才真讓人操心和煩惱。
由于看視頻沒有好好做筆記,記住多少算多少,得回頭啃了書再補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