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綠皮火車,歡迎點擊上方“關注”,為你分享我的閱讀書單和生活感悟。
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覺醒。
我的世界觀在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在今年過年的時候,獲得的最重要的一個感悟。關于覺醒,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僅今天來說,就想記錄一下關于情緒穩定的一個感悟。
01.|壹
在這個焦慮叢生,野心遍布的年代,情緒穩定突然變成了一種關鍵的能力,有時候甚至決定著事情的成敗。
劉擎老師在他的《西方現代思想講義》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人到了怎么樣的境界可以稱為真正的成年?我認為大概有兩個標志:第一是明白自己,對自己的過往有真正的理解;第二是反思自己,能看透自己存在的問題。”
知乎上也有個很火的問題: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到底是什么?
被頂到最高處的高贊答案寫得很好:
“成熟的標志是情緒穩定,哪怕內心波濤洶涌,表面也能波瀾不驚,跌入低谷時能迅速調整好自己,踏足山巔時能堅守好本心,不忘初衷,不得意忘形。”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會因為不回信息就暴躁,有的人會因為不交代去哪兒就炸毛,有的人會因為不說清楚一件事就又吵又鬧,也有的人故意不回你信息,故意不交代,故意不說清楚一件事。
這個月因為公司中秋節福利發放事宜,我接到了N個對著我大吼大叫、大吵大鬧的電話,聲音之大,用“振聾發聵”來形容都不為過,放下電話之后,我整個腦袋都在嗡嗡作響,所以我現在特別理解這句話,特別珍惜情緒穩定的人,也很害怕情緒不穩定的人。
人生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
因此 ,我認為:“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門檻。
02.|貳
人的一生需要擁有多種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緒穩定。
那到底什么是穩定的情緒?
我自己的理解是:情緒穩定意味著人格獨立+心理健全+懂得尊重+能溝通。
成年人的世界委屈太多,身邊能夠傾訴的人也太少,時常深夜崩潰,崩潰到就連看喜劇都能戳到淚點,哭得淚流滿面。
但其實,哪怕是看喜劇看哭的,不過是借著喜劇的理由,默默發泄心里深埋已經的委屈和憤怒,然后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重振旗鼓,強擠出一抹笑容,面對生活。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吧。
我30歲之前都是個情緒不算穩定的人。遇到高興的事往往得意忘形,遇到困難就渾身戾氣,情緒都寫在臉上,一點兒不順心的事情都會打電話給我所有的好朋友訴一遍苦,嘮嘮叨叨絮叨半天。
長大以后的世界總是很矛盾的。
我們好像變得有些麻木了,處理不完的瑣事,應付不斷的交流,心里的海嘯無人知曉,反正面上總是云淡風輕笑著的。
我們好像又變得比以前更感性了,剛好趕上了車,下雨恰好帶了傘,陌生人的一句謝謝,都夠開心很久,共情、同理,熱愛那些細碎的小確幸。
我們常常會覺得性格鮮明,敢愛敢恨的人更有特色,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不管是面對感情還是面對職業,不管是處理生活還是處理工作,那些情緒穩定,性格穩重的人會更值得托付。
要耐心地讓自己慢慢成長為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03.|叁
每個年齡段交友都有自己特別關注的品質,比如從容,寬容,淡定,敞亮,篤定,安靜。
但是現在我發現,我就一個標準:一定要與情緒穩定的人在一起。
情緒穩定,對!聽上去很普通的四個字,卻非常重要。在三觀一致的前提下,一定選擇與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在一起。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修養就是一種自在,給他人自在,給自己方便。
無論別人多么希望我們分擔他們的悲痛,我們都無法真正感同深受。而我們因為自己的悲傷焦慮把朋友家人搞得雞犬不寧,其實是徒添他們的煩惱。
情緒穩定也不會消耗別人的能量。我們認為天大的事情,過不去的坎兒,在別人眼里可能都無關痛癢。朋友肝膽相照,義不容辭是我們的幸運和福分,但做不到也不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可以傾訴,可以吐槽,但要有個度。快樂分享給別人會產生更多快樂,但不幸傳遞給別人未必會減輕你的不幸。把過多的負能量和壞情緒帶給別人,其實對別人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消耗。
在人生下半場,減少無效社交,選擇情緒穩定的朋友在自己的周圍,實屬明智之舉。
寫在后面
“菲斯汀格法則”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所做的反應所決定。
我們如何面對那些從不停止的事情,尤其是困難和挫折,直接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基調和幸福的程度。
我們之所以是不同的個體,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和自律。不要輕易讓自己活成一團情緒,頭頂總是有一團烏云。
愿我們都能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總結一下:
所謂良好的修養,不過是情緒穩定。
今天你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了嗎?
文字|綠皮火車
關于作者:綠皮火車,閱讀癥深度患者。這里有我的讀書、電影、生活分享,閱讀需要主張,讓我們一起追尋,從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