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叫《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節目請到了大S、小S、阿雅、范曉萱四位姐妹花。
有一期,大S與老公汪小菲視頻想要看看孩子,大S問兒子:“昨天臺灣地震,你有沒有害怕,有沒有哭?”兒子告訴她:“哭了!”
沒想到這時候,老公汪小菲對兒子說:“你一個男孩子,有什么可哭的……”
沒等汪小菲說完,大S立馬懟過去:“汪小菲你給我閉嘴”,然后徑自安慰兒子,告訴他有媽媽在,不用害怕。
或許,在媽媽大S看來,小孩子會怕會哭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會因為有性別之分,男孩就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而汪小菲的育兒觀則像極了我們傳統教育里對男孩的固有標準——勇敢、堅強、果斷、好勝……像是愛哭、優柔寡斷、害羞、膽小等等特質,卻是萬萬不可以有的。
記得之前小S在《幸福三重奏》里就曾問汪小菲會不會對年齡較小的兒子更寵愛?汪小菲舉了一個例子說,如果女兒小玥兒摔倒了,自己會非常心疼,但如果是兒子摔倒了,就不會那么心疼,還會讓他自己站起來。
此言一出,汪小菲“女兒奴”的形象立馬引來眾多網民的吹捧。
但是,我們卻忘了思量,這種對男孩的所謂“挫折教育”,對于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最好還不哭;
遇到困難要敢于挑戰自己,不可畏畏縮縮;
遇到危險要淡定自若,不可慌慌張張;
理由只有一個,誰讓你是個男孩子呢!
于是,男孩子為了長成世俗意義上的男子漢,從小就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喜好,不斷犧牲掉自己本我,以迎合作為男人的標準。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忘了他也只是一個孩子而已,忘了他的性格也有多面性,忘了他假裝堅強的背后其實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男孩也不例外),每一個天使都自帶自己的style,如果倉促的強行把一套成長標準架在他身上,反而會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02
最近一直在追穿越劇《夢回》,里面的清朝太子胤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作為康熙重點培養的繼承人,胤礽自小便學文習武,雖說不上樣樣出類拔萃,但至少樣樣精通。
但奈何,胤礽骨子里的懦弱、儒雅、不爭不搶,不僅讓他在一眾弟弟們面前毫無威信可言,還讓他屢遭兄弟暗算,一次次的惹得康熙皇帝既失望又憤懣。
加上他太過重情、樂于過閑云野鶴的生活,更使得他在如火如荼的爭儲大戰中顯得格格不入。
一邊是父親的殷切希望,一邊是弟兄們的排擠暗算,讓身為太子的胤礽痛苦不堪、壓力山大。
于是,最終他懇請父親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離開暗流涌動的朝政,放自己去追尋向往的自在生活。
這個故事或許加入了虛構的成分,或許離我們太過遙遠,但道理卻是相通的。
雖然如今文明進步了,但是存留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培養男孩成才的模式卻變化不大,只因為是男孩,所以從小便被訓練如何成為頂天立地、胸有大志的男子漢。
于是,男孩子被迫隱藏起性格乃至人性中脆弱的一面,為了父母的期望、世俗中的榜樣,一點點長成他們不愿意成為的人。
害怕、抵觸、反抗……都沒有用,或許,只有遇到懂他、理解他、愛他們的人,他們才有機會痛痛快快、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從而擁有一個暢快的人生。
03
我們鄰居有一個男孩,長得白白凈凈,說話慢聲細語的,完全沒有一般小男孩的調皮搗蛋。
而且,可能因為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愛慣了的緣故,在跟別的孩子玩耍時,一旦得不到想要玩的玩具或者其他孩子不小心碰倒了他的積木,他就會大喊大叫,甚至痛哭流涕,每次都需要媽媽安慰許久才行。
因為這種性格跟大家印象里男孩子勇敢、大度、粗獷的形象太不一樣了,所以,男孩的爸爸和奶奶乃至周圍認識他們的人都特別反感男孩哭鬧,覺得他一點都沒有男孩該有的樣子,太不爭氣了。
但是,難能可貴的是,男孩的媽媽并沒有跟大家一樣對他各種嫌棄和恨鐵不成鋼,而是每次在兒子哭鬧時,立馬出現幫他解決問題,耐心的傾聽他的哭訴,并引導男孩如何跟小伙伴們愉快的玩耍。
就這樣,一次一次的鼓勵與共情,男孩在媽媽那里得到了滿滿的愛,整個人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敢,跟之前仿佛判若兩人。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媽媽無微不至的愛與關懷,這個男孩會不會因為周圍人的打壓與嫌棄而封閉自己,繼而衍生出無數的成長問題呢。
所以,當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表現出跟我們印象里他/她該有的樣子有所不同的性格特點時,千萬別急著通過呵斥、打壓的方式讓孩子改正,而是先聽一聽孩子的想法,給他足夠的愛和時間去慢慢調整。
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也許會特別消磨你的耐心,但請相信,它終將會成為我們與孩子之間最美好的成長回憶。
04
之前有一段楊千嬅在2015年接受采訪的視頻引起大眾熱議。
視頻中,楊千嬅被問及兒子Torres喜歡《冰雪奇緣》中Elsa公主的反應,她的回答是:“他是男孩子來的,拿Elsa做什么,我當然說不好?!?/p>
另外Torres對廚房和粉紅色也感興趣,楊千嬅皺著眉頭說:“他喜歡玩廚房的東西,我就感覺很奇怪,我說這樣會不會變'娘娘腔',為什么常常玩女孩子和公主的東西。”
此言一出,楊千嬅立馬受到眾多網友的炮轟,甚至成為教育專家育兒的反面教材。
所幸,后來的楊千嬅很快認識到自己的做法對兒子造成的傷害,繼而跟著兒子一起收集《冰雪奇緣》Elsa的娃娃,跟著兒子一起學烘焙,母子之間的芥蒂也在不知不覺間消融了。
男孩天生就喜歡玩具車、玩具槍,不可以喜歡洋娃娃;女孩都喜歡娃娃,喜歡粉紅色的衣服和玩具;男孩不可以做愛哭鬼,因為那樣顯得很沒出息;女孩應該文文靜靜的,不可以像個“假小子”似的太鬧騰……
這些停留在我們觀念里的刻板印象,經常在育兒路上跳出來,讓我們忍不住伸手校正孩子某些“不合規矩”的行為。
但是,仔細想想,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應該”,再說了,像是男孩喜歡娃娃、女孩喜歡車和槍一類的小事,真的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嗎?
與其興師動眾的強迫孩子按照所謂的“標準”來行事,倒不如把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看作是他們性格中不同特質的展示,陪著孩子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或許彼此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畢竟,比起冷冰冰的規矩,溫暖的愛和關懷才是孩子渴望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