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個朋友,不到三十歲,就開始養生了。保健品不停吃,中草藥泡腳不缺席、艾灸包、姜包敷起來不手軟。對比還在朋友圈曬早上3-4點鐘天空的年輕人,她活得著實不夠“精彩”。
其實她也曾是資深的夜貓子,12點上床睡覺不存在的。直到暈倒在辦公室、住進了醫院時,她每天都在問自己:加班加點工作,我忙出什么了?一天一天地熬夜,我又得到了什么?結果是,每天都很忙,但職務不升、工資不漲,她還是那個可有可無的小透明。
對著鏡子里憔悴不堪、精神萎靡的自己,她深知沒有什么比自己的身體更重要。若是不能鄭重對待,那么她也會離我們遠去。如何改變?她制定了兩個目標,一是成為部門不可或缺的人才,能夠承擔重要的任務,二是盡量減少加班,保持身體健康。
后來,她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上班時重點處理20%的關鍵任務,下班后將80%的精力用于學習、養生。現在的她已經成為部門經理,身體也非常健康。
02
其實,這個朋友后來的工作方法、生活節奏就是采用了“二八定律”,也被稱為“帕累托法則”。
帕累托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舉個例子,我今天的工作任務有10項,但我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全部完成是不可能的。按照業績導向的思路,我將其中最重要、最容易出成績的2項挑選出來(招聘和培訓相關事項),分別于上午9點-12點、下午2點-5點完成。期間,按照番茄工作法,拒絕任何打擾。其他8項事務于其他時間簡單梳理,能快速完成的就快速完成,一時半會完成不了的,就解決其中的一小部分。
這樣,我用80%的工作時間處理當天20%的任務。看似效率不高,因為還有80%的任務未完成,實則分清了主次、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
換句話說,面面俱到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比如時間、精力)花在關鍵的20%(相當于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展。
03
帕累托法則在職場中應用廣泛,大到公司經營戰略,小到員工個人發展。但最關鍵的還是如何判斷20%的關鍵部分。如果不能準確的找到這20%,那么再全情投入,也只是事倍功半。只有找到這關鍵的20%,我們的時間、精力、人脈等資源才會充分發揮它們應有的價值。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的帕累托法則踐行者。如果你留心觀察,那些很少加班但總能出色完成任務,每天精神抖擻、成長很快的人往往就是其中的一員。如果有幸靠近,不妨向他們多取經,相信會有驚喜。
關于帕累托法則,小伙伴們有沒有要分享的?歡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