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閱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對檢視閱讀有了了解。檢視閱讀分有系統的略讀和粗淺的閱讀。前者主要是尋找書的主題和骨架,從而判斷值不值得細讀;后者主要是針對難讀的書的一種閱讀方法。
有系統閱讀主要有一下步驟:1先看書名和序,確定書的主題和類型。
2研究目錄,對書的基本構架做概括性理解。
3檢閱索引,確定重要詞目。
4出版者介紹,尋找主旨線索。
通過以上步驟,基本能確定是不是值得一看。
最后兩步:5從目錄中挑選幾個跟主題相關的篇章來看。
6粗略翻看,尋找主要論點及主題的脈絡。
通過以上步驟,基本可以確定一本書的主題和框架,從而在最短時間內確定是不是值得一看。
另外一種閱讀方法是針對難讀的書的,只注意能理解的部分,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
說說以前自己的閱讀方法吧,首先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去判斷一本書是不是真的對自己有用處,沒有去在短時間內了解書的主題,更沒有去確定書的骨架,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本書讀完了,不知道書里講的是什么,對自己有什么用處。
第二個錯誤就是在一些自己難懂的地方糾結,導致效率不高,沒有什么成果。
通過對檢視閱讀的了解,填補了在閱讀上的坑。其實我想說的是不管是閱讀還是其他的事情,都有它們內在的規律,掌握規律,掌握做事情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回想這么多年以來,自己在這方面的坑,可以說一個又一個,慘不忍睹。比如說閱讀,學習。回想這些年來,書讀了不少,東西也研究了許多,結果從來沒有達到預期過。失敗的原因無非兩個:沒有掌握正確的做事方法;沒有結果意識。明明看著很努力,卻看不到令人滿意的成績。
其實不光是自己,周圍的人也是分成兩類的。一類輕輕松松出成績,一類勤勤懇懇無結果。一個簡單的方法和技巧,將世界分成了兩部分,走在前面的人和落后的人。
我在想,這么大個坑,這么多年,盡然一直沒有發現,一直渾渾噩噩的,處于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原因是什么?想來想去,這些年來,雖然也在接受許多概念方法,可是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去理解過,更談不上掌握,實踐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讀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理解力,去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會掌握,最后才能實踐,才能改變現在的狀態。
現在想來也挺神奇的,一本厚厚的書,讀來讀去,其實就是三個字:理解力。這些年來,從未有這樣的經歷。
既然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外的規律,那么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我覺得需要做一點吧,就是復盤。每天對做過的事情,讀過的書再過濾一邊,看看事物的本質是什么?如何做?整個過程自己處于什么狀態: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通過對整個過程的了解,更好的去改進、升級。
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做事的方法,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成長,這就是本周的讀書感悟。學習所有事物的本質就是理解力!
#2875―凱―浩哥晚姐#橙子學院碼字島第2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