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豫津,言侯之子,歷經赤焰之案后,被遠遁紅塵的言侯爺從小放養,受其父影響,自幼拜在道門,修習道門武功,性情灑脫不羈,為人風好樂,愛湊熱鬧,居瑯琊公子榜第十的“逍遙官二代”,最怕夏冬,是蕭景睿的至交好友,也是紀王爺的忘年交!
看似乖張荒唐的嬉笑背后,卻也是藏著大智大慧之人,頗重情義,很有責任心,大年初一到蘇宅,感謝梅長蘇及時規勸言侯,放棄年終尾祭上炸死梁王的謀劃時,梅長蘇就評價他,“豫津,你真是聰明透徹!”
從梅長蘇意味深長的眼神中,就能夠看出,這并非是安慰、褒揚或者其它帶有什么過分夸大的話,而是梅長蘇對豫津最中肯的評價。
那么,這個“透徹”究竟是幾個意思呢?
1.洞察朝局人心
出生喪母,從小被父親置之不理的豫津,養成了“哪里熱鬧就愛往哪里鉆”的灑脫不羈的性情,尤其喜歡打馬球、逛螺市街、湊熱鬧等玩樂之事。表面上看,他貌似和金陵普通的浪蕩公子哥別無二致。
但不用看到結局,細細品味一下他和景睿打打鬧鬧時的“不經意之語”,就能發現這些放浪形骸背后的聰慧過人之處:
梅長蘇初入金陵,表面為譽王打壓太子,實則是一一折斷譽王和太子在朝廷六部的爪牙,為靖王和扭轉大梁朝廷風氣步步為營,事事都能讓自己仿若置身事外,用秦般弱的話說,就是“這位蘇先生,事事都能置身事外”。
但最早繞過重重事件表象,看出梅長蘇真正意圖的,就是言豫津!
只是聽景睿慷慨激昂地闡述“君者,源也,所謂君清則流清”的朝政道理,“所謂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如今在朝為官,坦誠待人被視為是天真,不謀心機,被視為是幼稚。世風如此,誰人之過。”得知這些都是梅長蘇在閬州與梅長蘇秉燭夜談時談及的看法,就能夠看穿梅長蘇入金陵之后,大梁朝政勢力的變動,一開始便能分析出“蘇先生并非真心輔佐譽王”的結論,完全是,身不涉政而洞察朝局人心的feel啊!
多少深陷奪嫡之爭的王侯朝臣都沒有這般見地,他一個年紀輕輕不染朝事的言豫津,怎能不讓梅長蘇慨嘆他這種洞察朝局人心的聰明睿智!
這可能是言豫津身上,多少人要學習借鑒的重要品質之一了。
世事紛亂,任何時候,都不比豫津所處的風云變化要簡單多少,但如果你我能夠及早跳出復雜表象,探查分析一件事、一個人、一場遭際的核心本質,洞察世事人生的些許真諦,往小了說,少大半煩惱,活出幾分灑脫;往大了說,就是能夠參透人生的大智慧啊!
2.重情輕人事,守住本心
前面分析高公公時,我就提到過豫津的那句“朝局難測,我們大家未來的命運如何,都難以預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如果說,上面所說的豫津能夠洞察朝局人心,洞悉本質的聰明睿智,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身處世代浸染朝局的言氏一家,帶著些許家族遺傳、家風浸染的成分,那這種把吃喝玩樂、名利物質看得不值一提、卻極為重情重義、堅守本心的大智慧,就真的是他身上更可貴的部分了。
至交好友景睿深涉謝卓兩家一朝成仇的重大變故中不能自拔,豫津長亭送別好友時,曾安慰他,言語之中,除了對好友的勸慰,更多是因為他以為景睿“在金陵呆的不開心,再也不回來”,從而失去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至交好友。
“上一輩的恩怨,跟你一點兒關系都沒有”既是寬慰景睿看開,又是表明他自己對言侯梁王之間糾葛的看法。
言侯歷經赤焰之案,前后態度幾乎是360°大轉彎;言侯當年的至交好友大部分都被夏江陷害非死及傷,自己也遠離朝堂,這些劇中只是借言侯爺自己的口一語帶過的波折,豫津同樣深涉其中,又怎么可能體會不了景睿的傷痛。
但他就是憑這種將自己“置身事外”的豁達胸襟和見地,才讓自己依舊不改初衷本心,至今少有傷懷的,不是麼?
景睿家族大改,連他自己剛得知時,都不禁驚訝“我白叫了他這么多年謝伯伯”;但送別景睿時,卻能夠再次分開對待,“如果你回不到從前的你,那也沒關系啊,景睿,我只是希望咱們的情義不變。”
這句話聽起來既感動又似曾相識吧?
曾幾何時我們年少輕狂,面對眾多曾經的知己好友都說過類似的話吧?
只是,我們當時都少不更事,何嘗真的理解世事變遷,情義不變的份量?
我曾經在公號里寫過《但愿我們的情誼干得過時間和距離》,何嘗不是對遠在九百多公里之外的兩個閨蜜,不能時常陪在身邊的一種深深的眷戀和努力的期望!
反觀你我,真的能夠任世事變幻,始終對待朋友一如既往,情義不變么?
更不要說,歷經生活中的各種磨難、歡喜,物質和精神的升遷變動,而堅守本真性情了。
不得不說,世間難得一豫津,任世事變幻,舊情猶在,更有真性情!
3.不以物喜,不吝開懷
在整個《瑯琊榜》里,極為少有的“搞笑”擔當中,豫津可謂非常重要的一個.
和景睿日常打打鬧鬧的“開心時刻”多得數不勝數,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景睿生日前,和景睿在蘇宅吃著橘子,討論各自生日和生日禮物這一幕,算是比較長時間的玩鬧了.
“冬天,圍著火爐,身上烤得暖暖的,再吃著柑橘,真是無上的享受啊~”一副身輕神閑的模樣,是多少在人世情物中忙忙碌碌的人所欣羨的場景.
他豫津最喜歡的,不是擁有多少金銀財帛,名利權勢,而是這種和好友圍爐吃柑橘的平常生活,可見是把多少人追求的物質享受都拋卻身后.
也難怪能夠這般不以物喜,活得本真本性了.
或許,你要質疑了,那后面偷偷讓蘇先生別送景睿太好的禮物,又明里暗里告訴梅長蘇自己七月七的生日,是什么意思?
“蘇先生只吃了一個,我不過兩三個,倒是你,吃個沒完,還真準備吃完再走啊~”景睿的穩重,恰好是豫津灑脫不羈小節的最好佐證.
景睿生日讓梅長蘇不要送太好的禮物,這其中的緣由,豫津自己也說的清楚明白——好朋友生日,自己沒多少零花錢,這個送太好,自己不送同樣份量的,對不住這許多年的情義,索性大家都彼此照顧一下,甚至事先約定一下.
但是真的送輕了送重了,別說景睿不會計較,任憑謝弼和豫津拿去,豫津自己也不會真的介意多少吧.
而這種既要計較約定,又不會真的為此生氣的“小矛盾”不正是好朋友之間情義深遠的幸福之處?
梅長蘇笑著看著他倆斗嘴打鬧,“好久沒聽你們倆斗嘴了”,那臉上不禁浮出的開懷笑意,和眼神里的溫柔,不亞于景琰最后把東海珍珠送給自己時的言語表情啊~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多少澄明透徹的境界皆在這句話里,豫津這種看淡身外之物,又清楚明白情誼的份量,讓自己成為朋友間長久的“開心果”,是多少人視若人生瑰寶甚至反復求索而不得的財富!
可以說,豫津幾乎是《瑯琊榜》里獲得最敞亮透徹的人了,如果梅長蘇多少還囿于自己機關計算中不免傷了身邊人的“因為人的心會越來越硬”;
豫津就真的是那種隨時可以給身邊人帶來歡樂的“小太陽”了——完全無需借助外力,自己就能夠看透世事人心,看穿身外之物,還能夠時時開懷的睿智透徹.
對,就是透徹!
梅長蘇用一次詞就概括了一個豫津的“本質”.
你呢?可有這番歷經世事,就算身在其中也依舊不為當局者迷,洞悉本質,仍然受得住本心的睿智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