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雲遠飛
一年50篇讀書筆記——第六篇《欲罷不能》
本文大概3000字,閱讀約需10分鐘。
今天這本書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這本書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影響,并指引我們向著好的方向前進。
書中總的來說是圍繞著“行為上癮”展開的,什么是“行為上癮”呢?我們一步步來解釋!
首先來說一下上癮這件事。
上癮分為兩類:一種是物質上癮,比如吸毒,抽煙等等。
指的是對某一種物質非常的迷戀,無法自拔。
第二種就是行為上癮,比如玩手機……
在現代的生活中,一部或多部智能手機已經是每個人的標配。當你走進任何一個房間,你會發現有非常多的人在低著頭玩手機,其中包括一些老人還有孩子。
行走在大街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人在行走的過程中都在玩手機,甚至有的人在騎車的過程中還在玩,自己的生命仿佛還沒有手機重要。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分不清是我們控制了手機,還是這個世界已經被手機統治。
“行為上癮是指人無法抵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短期內可解決深刻心理需求的行為,長期而言卻會造成嚴重傷害。”——這是樊登讀書會的文本中對行為上癮的解釋。
長時間玩手機會導致各種不良影響的發生,包括工作效率降低;睡眠質量不好;精神狀態不佳,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些問題!
書中有一個測試題,來測試你是否有行為上癮:
請按照如下分值,選出你在每一種行為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頻率。
0=不適用:1=很少;2=偶爾;3=屢次;4=經常;5=總是
1、你是否發現自己上網的時間比預計要長?
2、你生活里的其他人是否抱怨過你的上網時間?
3、你是否有事沒事就要檢查自己的電子郵件(微信)?
4、你是否因為深度上網而缺覺?
5、你是否發現自己上網時喜歡說“我就玩幾分鐘”?
最后把你的得分相加。
如果你得分在7分以下,證明你沒有網絡上癮的跡象;
8-12分說明你有輕度網癮;
13-20分表示中度上癮;
21-25分表示重度網癮。
在做過這套測試題后,我相信你會對自己有沒有行為上癮的行為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
如果你曾經觀察過,你會發現現在不只是成人存在手機上癮的問題,現在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玩手機了。
我一個朋友家有個小孩,不到一歲就會拿著手機看卡通片,目不轉睛。我這個朋友甚至以此為傲“看我家小孩多聰明,這么小就知道玩手機了!”
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在孩子大腦發育未完成之前,過多的使用電子設備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電子設備包括手機、Ipad、電視機等等,這些電子設備都是平面的,沒有感情和溝通的,會使孩子變得內向,不會與人交流。
書中有句話非常的嚇人,說一個在認知是平面的世界中發育的大腦,會像一根被腌過的黃瓜。(萎縮后再也不能復原)這是多么的恐怖。
使用電子設備打游戲更是會產生上癮的行為。很多的父母常常意識不到這種問題的發生,總是要等到事情慢慢不可控了才采取措施,帶來很多的麻煩。
**上癮行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大腦中產生了大量的多巴胺。
書中講我們的大腦中會出現多巴胺噴涌的現象。
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開心、高興和刺激等等。
就像是吸毒,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慢慢的大腦得不到滿足,需要的多巴胺的量越來越大,毒癮也就越來越大。
**成癮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解決痛苦。
當我們身體或者心理上產生痛苦的感覺,我們就會不自覺得去做一些能夠緩解痛苦的事情。往往這些事情都會令我們上癮。
就像抽鴉片的人一開始只是為了緩解咳嗽。
**上癮的行為也和自身存在的環境有關。
書中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 ? ? ? ? ? 有一個男孩名字叫做艾薩克,成績非常好,在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上學。后來因為學習壓力比較大,沉浸在網絡游戲中,嚴重影響了工作和學習。
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出現問題后,找到一個叫做“重啟”的機構來幫助自己戒除網癮。經過六個星期的努力,生活慢慢回歸正常。
當時“重啟”的工作人員建議他不要在回到原來的學校去上學,但是艾薩克覺得沒問題。當他回到原來的學校上學后,過了沒多久就又重新染上了網癮,連續打游戲五個星期,整天吃快餐,昏天黑地的五個星期之后,他的體重增加了27公斤。
他又一次來到了戒癮中心,這次在戒癮成功之后他搬離了華盛頓,來到西雅圖完成自己的學業。? ? 】
當你的身邊全是能夠帶你上癮的人和事的時候,你就應該考慮換一個地方生活了。重新開始選擇新的生活。
看到這里有的人會問,我非常喜歡下象棋,每天不下一盤就難受,這是不是上癮啊!
區分上癮和喜歡的是你對一件事是不是渴望?產生渴望的時候才是上癮。
寫到這里,我們來談一談一個令我們上癮的游戲是怎么設計出來的。
一個令我們上癮的游戲,首先要有一個誘人的目標,比如能讓我們賺更多的金幣,勝利的喜悅等等;
第二是要有積極地反饋,就想小孩子都喜歡按電梯里的按鈕一樣,因為他一按就亮了。游戲也是如此,他會積極的給你反饋,讓你欲罷不能;
第三是毫不費力的進步。在你玩游戲的過程中,隨著時間上的累積,你會越來越厲害,或者你能夠通過購買裝備來提升自己的技能,這些虛擬的快速的成長會讓你上癮;
第四是逐漸升級的挑戰。人類的本性中就是閑不下來,總要找些什么事情來做。而游戲中的級別越來越難,就激發了我們的戰勝欲。越來越入迷。
第五是令人癡迷的社會互動。游戲中會有一些社交,會讓你體會到平時體會不到的感覺。
就這樣我們一步步陷入到游戲設計者的圈套當中。
下面的這一部分是書中最重要的,我們到底該怎么解決上癮的問題!
首先來說孩子。
第一是自然交流。就是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觸碰大自然。在自然的環境中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其實孩子也是喜歡在大自然中玩耍的。
第二是面對面溝通。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不要總是把孩子交給手機和電視。
第三是設定屏幕使用時間。在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設定一個結束的時間,不能無休止的玩下去。
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讓孩子玩手機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那么就要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去關注手機里的內容,讓手機的內容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不要只是一味地被動觀看。
第四是預防要比糾正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應該多多關注,在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即使改變,不要等事態嚴重后再采取措施。
第五是讓孩子認識世界的廣闊。孩子也是希望自己能越來越好的,當他看到這個世界上還走這么多的知識等著去學,自然就能給自己一些動力。
那么在我們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后,我們該怎么去改正呢?
一、不要總是動用意志力。
當你想要靠意志力去改變他的時候,其實你覺得它其實是好東西,所以才會用意志力來壓制它。越壓制越反彈。
在《自控力》這本書中也提到了同樣的問題。當我們總想著不要去想什么的時候,大腦就會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監督自己有沒有想,這反而會時常提醒我們。
當這個念頭不斷的出現在大腦當中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輕松,慢慢的去改變。
二、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這是我這本書收獲的很重要的一個觀點。
當你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的時候,嘗試著用一些好的習慣去替代它,比如健身,跑步,看書,嚼口香糖……讓自己有事做,別讓自己閑下來。
三、改變語言習慣
不要說我不能做什么什么,要學著去說我不做什么什么。
當你說不能的時候你是被迫的,當你說不的時候你是主人公,這樣會給你力量。
四、改變環境
這個問題上面已經說過了,環境有時會決定一切。
五、利用負面反饋
這個就是對自己比較狠的招了。就是想辦法在你做這件事的時候感到惡心,慢慢的你就不想做了。
這本書寫到這里就差不多了,書中詳細的解釋了我們為什么會上癮?什么是上癮?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上癮?和怎么解決上癮的問題。希望你能利用書中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總是想想是不夠的。我們要去做些什么。
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可以買回來仔細讀一讀。
知識改變生活,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